蚂蚁集团正式启动IPO,这只超级独角兽终于走出水面-冯金伟博客园

  文/鸿键

  来源:资本侦探(ID:deep_insights)

  在经历数次“被上市”后,蚂蚁集团 IPO 的传言终于成真。

  7 月 20 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即更名前的“蚂蚁金服”)宣布,启动在科创板和港交所寻求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据媒体报道,蚂蚁集团寻求 IPO 估值至少 2000 亿美元,在国内新经济公司里,这一体量高于美团、京东,仅次于阿里巴巴和腾讯两个超级巨头。

蚂蚁集团正式启动IPO,这只超级独角兽终于走出水面-冯金伟博客园

  尽管尚未公布具体上市时间,但蚂蚁集团官宣上市的消息已经足够令资本市场震动,上交所和港交所都对蚂蚁集团的动作给了积极回应:

  •   上交所表示,蚂蚁集团申报科创板,展现了科创板作为中国科创企业“首选上市地”的市场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

  •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蚂蚁集团选择在香港交易所申请上市,再次肯定了香港作为全球领先新股集资市场的地位。

  交易所的反应不难理解,蚂蚁集团加入意味着科创板将在中芯国际、寒武纪后再度迎来超级独角兽,而集聚了诸多新经济公司的港交所,则愈来愈有东方“纳斯达克”的意味。

  除了交易所,两地投资者也为迎来新的优质标的感到兴奋,而蚂蚁集团总部,即将又有财务自由人士批量出现。

蚂蚁集团正式启动IPO,这只超级独角兽终于走出水面-冯金伟博客园

  用一句话概括各界热情便是:蚂蚁集团上市,市场已经等待很久了。

  超级独角兽为何选择A+H

  明星企业从不缺 IPO 传闻,尤其到了蚂蚁集团这种级别。

  今年 6 月,蚂蚁集团将公司名称由“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当时就有分析称,蚂蚁集团之所以要把“金融”换作“科技”,一方面是为了符合监管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在为 IPO 作准备。

  不到半个月,又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蚂蚁集团一直在寻求同时在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交易所上市,蚂蚁集团更倾向于首先在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香港上市。对此,蚂蚁集团以一句“消息不实”予以否认。

  相比“消息不实”这句无甚特别的公关话术,蚂蚁集团今年一月曾相对正式地回应过上市传言,只不过态度同样是否认。

  今年 1 月 14 日,腾讯《一线》发出独家报道表示,“蚂蚁金服将在 AH 两地上市,中金以及瑞信实际为蚂蚁金服提供上市前期的服务已有一段时间,并做了不少准备工作”。

  对此,彼时的“蚂蚁金服”在其官方微博转发该新闻并“辟谣”称:“每次都有热心的朋友帮我们做计划。但是,这个真没有。”

蚂蚁集团正式启动IPO,这只超级独角兽终于走出水面-冯金伟博客园

  和上述传言类似,这些年来,关于蚂蚁集团上市情况的说法时有传出。若追溯起来,2016 年就有港媒报道称,蚂蚁金服正筹备赴港上市;再到更早的 2014 年,当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网商银行等业务整合并更名为蚂蚁金服时,市场便有蚂蚁金服准备上市的说法。

  对于所有传言,蚂蚁方面一直保持着否认态度,但没有拒绝上市动作本身。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曾表示,蚂蚁会在合适时机上市,但上市本身不是终极目标。

  如今,靴子终于落地,而蚂蚁集团的官宣时机和“A+H”的上市选择就变得相当值得玩味。

  根据井贤栋的说法,此次上市是为了“更透明地面对世界,面对公众,可以凝聚更多志同道合的同路人,同时也将更好地跟全社会分享我们的成果和未来”,但如果用更实际的眼光来看的话,此番官宣的直接原因是:目标市场成熟了,而蚂蚁集团也准备好了。

蚂蚁集团正式启动IPO,这只超级独角兽终于走出水面-冯金伟博客园
井贤栋

  结合科创板和港股近来的发展状况来看,蚂蚁集团此时上市恰合时宜:

  •   尽管仅开板一周年,但科创板已经迎来逾 130 家科创企业,其中不乏中芯国际、寒武纪这样备受瞩目的明星企业,京东数科也正赴科创板上市。相对应的,科创板的国际竞争力与日俱增;

  •   在 2018 年改革上市制度后,曾错失阿里巴巴的港交所吸引来小米、美团等新经济公司,并迎来阿里巴巴、网易、京东等知名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相比此前金融地产占绝对上风的格局,如今港交所的“科技含量”大大提升。

  以前国内科技企业之所以要远赴纳斯达克,既有上市制度的原因,也有资本吸引力的考虑,但如今,各项阻碍和顾虑逐渐消散,加上近期的市场热潮,在新的资本环境下,“A+H”的优势足以抵消纳斯达克在以往的吸引力。

  选择在“离家更近”的交易所上市,蚂蚁集团不仅能获得充足的流动性和资金程度,还能享有更高的市值和市盈率。此外,“A+H”的结构也为蚂蚁集团在北水南水涌动中提供了更高的抗风险能力。

  对于科创板和港交所来说,蚂蚁集团是新经济领域不可多得的优质标的,其加入将带来显著的示范效应,而两地投资者也将有更便利的渠道分享蚂蚁集团成长的红利。

  一言以蔽之,基于显而易见的共赢逻辑,蚂蚁集团同时牵手两地交易所并不令人意外,而蚂蚁集团本身的成长历程,是和此次资本事件同样波澜壮阔的故事。

  蚂蚁何以成为大象

  蚂蚁集团的业务是国民级的,即使再不了解互联网金融的人,也会认识蚂蚁集团的拳头产品——支付宝。

  支付宝的雏形是为了解决淘宝网交易信任问题而推出的“担保交易”(即淘宝买家下单后,把钱打入淘宝网在银行的对公账户,在买家收货并确认后,淘宝网再把钱打给卖家),但在马云等高管的重视下,支付宝于 2004 年从淘宝网分拆,并通过浙江支付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独立运营。

蚂蚁集团正式启动IPO,这只超级独角兽终于走出水面-冯金伟博客园
支付宝创业早期的纸质记账本

  在之后的几年中,支付宝切入网游、机票、B2C 等外部市场,以及水、电、煤等公共事业性缴费业务,逐步确立下电子支付市场的龙头地位,并将业务延伸至更广阔的金融服务领域。

  2012 年 5 月,支付宝获得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开始对接基金公司。次年 6 月,余额宝上线,由于几乎没有购买门槛,且彼时货币基金收益可观,余额宝推出后认购火爆,其 7 日年化收益率一路走高,在 2014 年 1 月甚至达到了 6.763% 的高点。

  在逐渐深入金融服务领域后,2014 年 10 月,起步于支付宝的蚂蚁金融服务集团(蚂蚁金服,即现在的蚂蚁集团)正式成立,并持续深入金融和技术领域,布局消费金融、征信体系、保险产品以及 AI、区块链等前沿技术。

  发展至今,起家产品支付宝已经成长为拥有 11 亿用户的超级 APP,并在支付领域占得超过 50% 的市场份额,蚂蚁集团则形成了包含支付、理财、微贷、保险、信用、技术输出等六大业务板块的超级独角兽。

蚂蚁集团正式启动IPO,这只超级独角兽终于走出水面-冯金伟博客园

  发展金融和科技的同时,蚂蚁集团的融资历程也在持续进行中,据公开资料显示:

  •   2015 年 7 月,蚂蚁集团完成总额 120 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全国社保基金、国开行等机构参投。

  •   2016 年 4 月,蚂蚁集团完成B轮融资,募资总额超 45 亿美元,由建行旗下中投海外和建信信托、中国人寿、中邮集团等机构参投。

  •   2018 年 5 月,蚂蚁集团完成了总额达 140 亿美元的融资,此次融资后,蚂蚁集团的估值到达 1500 亿美元。

蚂蚁集团正式启动IPO,这只超级独角兽终于走出水面-冯金伟博客园
蚂蚁集团融资历程,图源:企查查

  在股权结构上,马云持有蚂蚁集团约 8.8% 的股份,并拥有 50% 的表决权,而福布斯全球实时富豪榜 7 月 20 日的数据显示,马云的身家为 415 亿美元,随着蚂蚁集团上市,马云的身家有望继续上涨。

  除了体量大,蚂蚁集团的盈利能力同样引人注目。

  早在完成B轮融资时,蚂蚁集团就已三年盈利,符合A股主板上市条件,这在新经济公司里并不多见。财报显示,2019 年 9 月,阿里巴巴取得蚂蚁集团 33% 的股权。有媒体根据财报估算,仅 2019 年第四季度,蚂蚁集团就盈利 20 亿美元。 

  根据阿里巴巴最新财报,在截至 2020 年 3 月 31 日止 12 个月期间,数字金融服务贡献了蚂蚁集团总收入的 50% 以上,该项业务主要包括理财、微贷、保险三个类别。

蚂蚁集团正式启动IPO,这只超级独角兽终于走出水面-冯金伟博客园

  不过,随着蚂蚁集团的更名和上市,“科技”将在其收入结构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今年 6 月,蚂蚁集团 CEO 胡晓明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称,作为一家科技公司,预计未来五年蚂蚁收入的 80% 将来源于技术服务费,相对应的,蚂蚁集团通过自有资金运营的持牌金融业务所获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则会相应下降。

  尽管拥有令人艳羡的体量和吸金能力,但蚂蚁集团也有不少烦恼,之所以要在上市前选择改名,并表态发力技术服务,蚂蚁集团金融业务所面临的监管风险是重要原因,不仅是蚂蚁集团,包括百度、京东等互联网巨头都在淡化金融,强调“科技输出”。

  此前亦有传言称,蚂蚁集团计划成立新的子公司,申请金融控股公司牌照,实现“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归科技”。

  而在集团层面,蚂蚁金服肩负着深化交叉策略的重任。支付宝淡化金融支付标签,并越做越“重”,目的都是协同饿了么口碑等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业务,对内挖掘存量,对外抵御美团等对手的入侵,而支付宝能否成功转型,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战事的走向。

  随着上市进程的推进,蚂蚁集团在监管层、对手和客户等各方眼里将愈发显眼,各项业务动作也会更加透明。可以预见的是,这头“大象”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将深深震动自身发展和行业的未来。

  而蛰伏许久后,随着上市计划落定,蚂蚁集团这只由 PC 和移动互联网孕育出的超级独角兽,也终于走出了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