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孩子问我:“爸爸,什么是浪漫?”

这个我们小时候常说的名词,因为用的时间不长,听起来很奇怪,一下子答不上来,只好问儿子:“为什么问浪漫?”

原来孩子刚学了一首流行歌曲,歌名是《爱上浪漫的男人》,歌词是这样的:

一个爱浪漫的人

前世是彩蝶的化身。

我喜欢花前花后的气氛。

漫步回到海边的傍晚

一个爱浪漫的人

这个世界上有知觉的灵魂

睡觉前点亮小灯。

我希望我的梦想会实现。

哦!你痴心妄想的伤疤。

哦!就这样,我空留下自己感伤的怨恨。

让我们拥抱彼此的纯真。

两个人在一起的冷是微温的。

在冬天下雪早晨相遇。

两个人不冷不热的在一起不怕冷。

孩子虽然喜欢唱歌,但不懂其中的含义。我对他们说:“说真的,我也不懂!”

我不单独理解“爱上浪漫的人”这句话,因为浪漫是一种本质,是自然表达出来的,而不是行为的表现。就像电视剧里那样,站在外面淋雨一整夜,咬着手指写血书,坐在沙滩上一根接一根的抽烟,不一定是浪漫,有时候是肤浅和无知!

什么是“浪漫”?仅仅是“多愁善感的灵魂”吗?我查了一下《辞海》,里面没有“浪漫”二字,只有“浪漫主义”,意思是在18、19世纪,为了反抗严格的古典主义和理性主义,很多文学艺术家主张不同的创作方式和不同的艺术态度,它有三个特点:

第一,注重主体性,倡导的理想,打破一切形式,重视无拘无束的个人情感。

第二,好奇心依然美好,普通的日常生活不足以触动人心,所以从中世纪取材,渲染。

第三,抵制一切束缚个人自由的继承的道德和社会法律。

从这个角度来说,浪漫是一种主义,一般人也称之为“浪漫主义”。是性格、生活、思想、观念、态度的综合。我们说一个人浪漫,不是指他做了很多抓不住的空行为,而是指他对生活有一种理想色彩,喜欢自由表达,无论形式还是道德。

光有“多愁善感的灵魂”是不够的。要有对生活的感性认识,要有坚持理想的勇气,要有自尊独立的头脑。

所以,浪漫不是文艺家的专属。在我看来,凡是对人类文明有贡献,坚持自己理想的人,都可以说是浪漫主义者。远的像释迦牟尼佛、耶稣基督、老子、庄子、苏格拉底都可以说是浪漫的,近的像甘地、孙中山、林肯,甚至史怀哲、爱因斯坦、特蕾莎修女、阎正大师等等,都有浪漫的胸怀。

那是一种不以现实、物质、利益为优先,却有着深刻的灵魂内涵和长远人生目标的态度。

如果浪漫就像花前月下的日子,黄昏时分在海边徘徊,点亮床前的小灯,祈祷梦想成真,那还不如不浪漫,回家踏踏实实过日子就好。

它是浪漫心灵中更高的声音,是一种内在优雅品质的点燃,是对完美梦想的向往。是强如雄鹰的个人见解;像狮子一样,体态矫健;像长颈鹿一样,可以看到更远的路;他们像天鹅一样,一个人的时候有一个群体的拥抱,群体里有一颗孤独的心。像一只白色的貂,柔软,温暖,清醒。

“什么是浪漫?爸爸!”孩子见我陷入沉思,叫醒了我。“最简单的说,浪漫就是给自己留一点空的余地,给现在的生活留空的余地,给未来的生活留空的余地。”我说。

“那么,这首歌到底在说什么?浪漫吗?”

我告诉孩子,我有写歌词的朋友。他们一般会做填字游戏,从字典里抄出同韵的词,比如黄昏、温和的温度、化身、大气、小灯、天真、寒冷多雪的早晨等等。然后填词,一首歌就完成了。有的人一天能做七八首歌!只要他手里有一本字典。

“只要你喜欢,就不用在乎是不是真的浪漫。”我说。

本文摘自《不看,是一种自由》,林清玄,九州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