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代表吉祥、如意,醒狮的外形龙腾生风、威武雄壮,醒狮舞动起来,寓意着带来吉祥如意、事事平安。醒狮表演通常会有临门采青这个环节,这是寓意生财利是,兴旺发达。而且舞狮的寓意就是可以带来好运,每次只要到了春节或者一些庆典的活动,总是会用舞狮来庆祝。舞狮象征着威勇和吉祥,在中国传统的习俗中,认为舞狮有驱魔的效果,希望用舞狮来镇压,表示自己的威武。

醒狮的寓意(佛山醒狮文化讲解)-冯金伟博客园

提到佛山,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黄飞鸿,一说起黄飞鸿,除了他那闻名海内外的佛山无影脚,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黄飞鸿系列电影中的《狮王争霸》。这部电影将佛山醒狮文化与武术相结合,精彩绝伦,让人目不暇接,大呼过瘾。

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

何 为 醒 狮

醒狮,原名为瑞狮,意为吉祥如意,是民间独有的庆祝方式。直到鸦片战争的战火蔓延到这片南方之地,因为“瑞”字在粤语方言谐音“睡”,具有民族忧患意识的人们便将其改为“醒狮”,从此,“有华人之处,必有醒狮”,这成为了扬民族之威,立中国之魂的重要仪式。

醒狮突出一个“醒”字,在动作上讲求威武灵活,凡学舞醒狮者,必先学南拳,使其动作刚劲有力,步伐稳固,落地生根。而醒狮最重要的道具即为狮头,与追求形似的北狮不同,醒狮更注重神似──无论是高昂的独角还是脸谱般的油彩,都在告诉人们,醒狮头为先。

醒 狮 起 源

有南醒狮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乐志》,其中提到“象人”,按照三国时魏国人孟康的解释,“象人”就是扮演鱼、虾、狮子的艺人。由此可见,最迟三国时已有岭南醒狮了。南北朝时,民间也流行岭南醒狮。到了唐朝,岭南醒狮已发展成为上百人集体表演的大型歌舞,还作为燕乐舞蹈在宫廷表演,称为“太平乐”,又叫“五方岭南醒狮”。唐代以后,岭南醒狮在民间广为流传。

据《南海醒狮》一书中记述:“毋庸置疑,中国的醒狮(‘南狮’)是从北方的黄狮子脱胎而来的。‘南狮’究竟始于有时,查遍史料,迄未见记载,其确切的年代,已不可考。然而,大体可以肯定,是在五代十国之后,从中原流传至岭南地区民间的。”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醒狮”一章中称:“据传,佛山是醒狮的发源地。”(注:佛山原属南海县管辖)。

坊 间 传 闻

在清代初,有一年的佛山镇流行一场可怕的瘟疫。有位长者建议,如果要战胜瘟疫,就必须大兴正气,遏止邪气,才能保得百姓平安。而狮子是天上的护法灵兽,更是百兽之王,定能镇得住邪气。

于是百姓用竹篾扎成狮头形状,糊上纸,绘上狮子图案,由壮汉举舞,敲锣打鼓到各家各户入宅舞狮,为居民祈福消灾。不久,果然患病百姓逐渐痊愈,战胜了可怕的瘟疫。因此,民间舞狮祈福消灾逐渐形成习俗。

醒 狮 采 青

醒狮表演比赛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采青。狮子采青的程序包括寻青、见青、惊青、疑青、试青、踏青、撕青、嚼青、食青、醉青、吐青等11个舞段。相传,“采青”有“反清复明”之意,采青有“采清”与“踩清”的谐音,含有推翻清朝的含义,采青,遂变成狮艺娱乐升平的一个环节。

“青”普遍用生菜,舞狮的时候,人们一般会悬挂一根生菜,取其“生猛”意头,生意兴隆的象征。把生菜及利市(红包)悬挂起来,表演前舞狮子数回,表现犹豫。

然后一跃而起,把生菜一口“吃”入嘴内,再把生菜咬碎吐出,然后向大家致意,或把“青”吐出来抛给主人,主人接“青”以后,表示接到福了,无比高兴。在南海大沥、官窑镇,还有百狮盛会和“生菜会”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