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卡宾枪的产量据说是600万支,而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的产量是400多一点,造成这个数量悬殊的原因并不是制式与非制式不强的区别,而是两者不同演化历史造就的。加兰德步枪在二战后期越来越不让美国大兵们喜欢,因为纳粹德国的G43半自动步枪和苏联的SVT-40半自动步枪使用了可拆卸弹夹,人机功能和实际射击速度都比加兰德步枪要好。
再加上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美军军工部门很快就停产了加兰德步枪。而M1卡宾枪就完全不一样了,它的弹夹设计和中等威力枪弹性能都被看成是突击步枪才具备的优势,因此在二战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还在维持量产,不仅美军一线作战部队对M1情有独钟,众多二线部队甚至是飞行员和医护兵也都配备了这种武器,数量盖过加兰德步枪也就不奇怪了(下图是现代工艺生产的M1卡宾枪,注意它采用了塑料枪身)。
直到现在在美国民间社会对小巧玲珑的M1卡宾枪都十分受欢,因此它的生产周期长、装备范围广、产量更是大的出奇(时间开足马力生产只有38个月)。看过二战电影的军迷肯定还记得,美军步兵班一般都会配备5支以上的加兰德步枪,同时正副班长配备汤姆逊冲锋枪、机枪班组还有使用M1卡宾枪的士兵掩护,之所以没有全部配备M1是因为它的中等威力枪弹不足以压制轴心国的制式步枪。(M1有15发和20发、30发多种弹夹可供选择)
美军高层强调步枪的大威力、远射程这种传统思想直到1950年还不舍得舍弃,在北约军事组织力求统一枪弹口径减轻后勤压力的情况下美国依然不愿意放弃对方大威力枪弹的热情,美军高层对北约施压要求统一采用大威力7.62mm枪弹,北约成员虽然委曲求全采用了这个口径,但是最后还是折中选择了装药51mm的枪弹为例有所下降。
二战中,美军官兵对M1半自动步枪评价如何只需要扣动扳机就可以发射而不是拉动枪栓再射击的步枪怎么可能被美国人给差评嘛,美国人怼上德国人之后原本以为只有BAR作为轻机枪会火力严重不足,结果没想到大量的加兰德弥补了太多的火力差距,M1步枪最大的反对者——前陆军军官/参议院议员欧内斯特·伦迪(Ernest Lundeen)用M1步枪在300码距离上连续27次命中靶心,心悦诚服地相信M1步枪确是当时最好的设计。巴顿将军盛赞M1步枪是:“有史以来设计得最出色的战斗工具。(the greatest battle implement ever devised.)”;“一件伟大的武器。(a magnificent weapon.)”;和“世界上最致命的步枪。(the most deadly rifle in the world.)”
基层官兵对M1最多的抱怨基本是它过于沉重。空枪重4.37KG,但是当美军士兵缴获了一些98k之后发现也没轻多少(98k空枪重3.9KG),再加上加兰德如同说明书上说明的一样坚固耐用,再加上当士兵们被火力压制的时候可以轻易地射出8发子弹,这些对于实际上的火力帮助和心理上的帮助都足以让每一个使用M1的步枪手对于约翰·伽兰德(John Cantius Garand)心怀感激,何况这玩意还能打榴弹,简直不要太好用。
当然,复杂的供弹系统也是饱受诟病的,不打完漏夹中的子弹便只能逐发装填,而想要替换并没有打空的漏夹则需要双手并用,拉开枪机,压下弹夹卡扣,才让带着剩余子弹的弹夹从步枪中抛出。
但这些都不如加兰德本身优秀的表现,朝鲜战场上使用美械的志愿军部队同样表示了对这款步枪的喜爱,还亲切的称呼为“大八粒”。
以上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是轻兵器爱好者,热爱轻武器与战术文化,期待与你一起走进狂野的轻武器世界!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精彩轻武器文化。
二战半自动步枪哪把最好二战枪械史上的后起之秀,德国G43半自动步枪,为何鲜为人知?
德国的枪械在世界上是非常有名,制造了不少优秀的枪械,其中有一款半自动步枪却鲜为人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比较重视机枪的发展,对于半自动步枪的研制并没有引起德国重视,因为当时德国的主要作战战术都是围绕机枪打响。
其他士兵装备的毛瑟98k步枪完全能够满足作战时的需求,但是在第2次大战后期德军发现,他们所装备的98k步枪完全没办法和苏联的SVT40半自动步枪对抗。此时它们也想研制一款半自动步枪,于是G43半自动步枪便诞生了。
这款步枪是由德国沃尔特公司设计生产的一款半自动步枪,枪栓长度1117毫米,枪管长度549毫米,发射的是7.92×57毫米,全威力毛瑟步枪弹枪,口初速每秒钟745米,有效射程可达800米,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一款枪械。
这款半自动步枪被研制出来之后,立即投入到了第2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在1944年的时候,苏联红军突然发现前线德军的半自动武器数量开始激增。德国士兵开始使用一种新型的步枪配合MG42通用机枪,在战场上已经对苏联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
伴随战争的进程,这款步枪的优良性能开始发掘出来,G43半自动步枪采用的是导气式系统,长行程活塞导气原理,这种系统经过大量实验论证,闭锁系统也非常的可靠。采用10发弹匣供弹,从设计上来说,完全不逊于同时期的美制m1迦兰德半自动步枪。
但是在作战性能上还是稍逊一些,毕竟在二战的后期,德军已经没有足够的精力放到研究半自动步枪的身上。当时的纳粹德国已经日落西山,强大的半自动步枪也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但是这款G43半自动步枪,却值得我们提及。
因为这款步枪拥有强大的杀伤威力,这款步枪和毛瑟98k采用的子是一样。在二战之后,美军联邦法仍然禁止生产和进口这款步枪,从侧面也能反映出这款步枪强大的威力,总而言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这款后起之秀在战场上还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战略价值虽然比不上美国的M1半自动步枪和苏联的SVT40步枪,但是丝毫不影响它在二战兵器上史上的地位,只不过是由于出现的时间比较晚,以至于后人很少提及这款步枪。
加兰德m1和m1卡宾枪,哪种枪更实用美国二战名将巴顿盛赞M1伽兰德步枪是“一种伟大的武器和世界上最致命的步枪”,而麦克阿瑟又夸耀M1卡宾枪为“我们赢得太平洋战争的最大胜利因素”,对两种步兵武器同样如此之高的评价,意味着两者都具有很强的战场实用性,那么到底那款“M1”的性能和实用性更胜一筹呢?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能简单的做唯一性结论,细品一下这两位将军的军中职务就清楚了。
(美军空降兵的伽兰德)
巴顿将军战功赫赫的时期,就任驻欧美军第三集团军司令,是在欧洲战场上与纳粹德军大打机械化运动战和平原野战,在与同样优秀的德军98K步枪的对决中,美军需要具有更大威力和更高射速的步枪。因此伽兰德作为一款半自动步枪,在欧洲战场确实对德军栓动步枪构成了较大优势,成为美国大兵的标配。
伽兰德的有效射程是750米,对德军步枪的800米相差无几;口径是7.62对7.92毫米,威力也平分秋色;两款步枪长度都是在1.1米左右,即便是肉搏战拼刺刀也不吃亏,然而伽兰德因为无需手动退壳和上弹,在射速上却远超德军步枪。
作战经验丰富的美军步兵可以在一分钟内打完四到五个8发弹夹,意味着倾泻出30发以上的子弹,而德军的98K步枪的理论射速仅仅是每分钟15发,实际战斗中还未必能达到这个标准,对讲究火力的美军来说,这一条就彻底占了上风。
二战德军列装的标准98K步枪在战争初期还能对付,欺负下下波兰人或者法国人,而随着苏军SVT40半自动步枪和美国兵M1半自动步枪的列装,德国步兵旋转后拉枪机的栓动步枪彻底落伍,在战场上火力非常吃亏。因此德国在战争后期也研制了G43型半自动步枪和SGT44突击步枪,可惜从枪型编号上一看就知道时间太晚了,“大八粒”已经主宰了西线战场。
德国人闷着头一口气造了1400万支98K,对于半自动步枪问世的反应实在太慢了。
(步枪、卡宾枪和冲锋枪同框)
而麦克阿瑟扬威的地区是太平洋战场,时任“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美军与日本人打的是两栖作战和丛林战,枪身短小配有15发弹夹的卡宾枪反而更有用武之地,美军官兵还未等端着三八大盖的日本兵近身,就用卡宾枪和汤姆逊冲锋枪打得他们满身窟窿。美军根本就不可能跟鬼子拼刺刀,拼也拼不过,装备枪身较长的伽兰德步枪也是浪费。
尤其是在热带雨林的搜索战、遭遇战和山地战中,枪身狭长的三八大盖实在太不方便了,伽兰德也同样有点碍手碍脚,而小巧的M1卡宾枪增加快慢机和大容量弹夹后几乎就是一把“突击步枪”,杀伤力大于冲锋枪、火力持续性好于伽兰德,因此到战争后期,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卡宾枪的装备数量已经超过步枪,这叫实战效应。
(德军的98k步枪)
虽然M1卡宾枪的有效射程只有200米,但岛屿作战、丛林战斗完全能够满足需要,一个太平洋的小岛本来也没有多大,它跟欧洲战场上装甲集群和摩托化部队的大兵团作战方式有着本质不同。况且三八大盖的射速和威力还远不如德军的98K,M1卡宾枪因而是最合适的步兵武器,甚至有违它的设计初衷——原本是给二线人员和指挥人员装备的,结果却成为了一线步兵的趁手武器,这就是战场实践的结果。
也就是说,不能简单的比较两款枪普适性和实用性哪个最好,而是应该理解为,在不同情况的战场上面对不同的敌人时各有千秋,在欧洲战场上,M1卡宾枪确实按照研制方向装备给士官、侦察兵和伞兵部队使用。
而在太平洋战场上,M1卡宾枪用美国人的话说“遍地都是”,几乎完全取代了伽兰德M1步枪。
(M1步枪和卡宾枪)
M1步枪是世界上第一款大规模生产列装和成功运用的半自动步枪,是美国陆军历经16年反复研制和实验后,于1936年1月9日定型并逐步装备战斗部队的,正式名称为“美国M1型.30口径步枪”。它以设计师约翰•伽兰德的名字被又称为“伽兰德M1步枪”,也被中国军民俗称为“大八粒”,它颠覆了打一枪低头“拉大栓”的传统,可谓二战时期革命性的步兵武器。
伽兰德M1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闭锁回转方式以及比较独特的八发弹夹供弹方式,当最后一颗子弹发射后,弹夹由抛夹器自动抛出。事实上M1步枪和M1卡宾枪的枪机原理是完全相同的,只不过卡宾枪按照比例进行了缩小而已,两款枪也都可以安装榴弹发射器和刺刀。
(卡宾枪)
就产量来说,伽兰德M1步枪1937年正式投产,由于美国尚未参战因此年产量很低,1937年为945支、1938年为5879支、1940年也不过7000多支,直到战争爆发才开始大规模生产和列装,并且要优先满足美国军队。所以1943年的中国远征军新一军配备美械时,其实主力步枪并非伽兰德M1,而仍然是栓动的春田式步枪 ,整个二战期间,伽兰德M1步枪的总产量大约400万支。
所谓1000万支的产量是指截止到1957年停产,毕竟朝鲜战争它也是主力步枪,南朝鲜军队丢掉的不计其数。
而M1卡宾枪在1945年停产时的总数量已超过600万支(原型枪550万支),包括M1A1、M2、M3等几种变型枪,它比伽兰德M1步枪更容易操作和更方便携带。从高于伽兰德M1步枪的产量我们可以看出,M1卡宾枪一定大量装备了一线步兵,否则就与部队人员结构对不上号了,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这两款枪确实各有两种战场条件下的较强实用性。
M1加兰德步枪属于什么步枪M1加兰德,属于半自动步枪。比98K速度要快些。所以速度占优势。威力差不多跟98k一样。
视频加载中…
M1加兰德和98k单发子弹火力哪个杀伤力大单发伤害的话,就看当时他们两的弹药就知道了啊。虽然说加兰德是个半自动,一部分子弹燃气用作推动活塞,但实际上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看上图,左数第二发是美国的.30-06 换成公制单位的话是7.62x63mm,第三发是毛瑟7.92x57mm,光是装药量就看得出.30-06比他多出一圈啊
但是由于加兰德用的是9.7克的轻质M2弹头,初速有853ms,但总动能大约3536焦耳。
而98K用的是12.8克的重弹头,虽然初速760ms比加兰德弱了不少,但总动能3700焦耳,比加兰德略高。
然而,动能代表一切咩?有时候真的可以,但在动能如此接近的情况下代表杀伤吗?不一定。
因为他们两的弹头构造有区别,98K为了和自家MG机枪通用弹药,用的重弹是艇尾构型的,艇尾弹虽然可以保持子弹在远距离的精度和稳定性,但也因为弹道过于稳定。导致射入人体之后过于稳定,致使伤害不足。而且艇尾弹的弹头重心靠中,不利于翻滚。
而.30-06的虽然动能偏弱,但是用的是平底弹。比艇尾弹短,而且抗风阻能力差,长径比更短。但射入人体之后会迅速失稳,而且重心偏后,入体后翻滚能力要优于98K的7.92重弹。
所以说,98K虽然占了一些动能的便宜。但是实质上他的弹主要是为了机枪的远距离精度和存能服务的。所以说,如果在大家的有效射程内(比如500米),M1加兰德对肉体目标的杀伤优于98K。但加兰德的M2轻弹也是为加兰德专门设计的,远距离存能并没考虑太多。因此500米外的精度和丢掉速度优势之后的弹头杀伤反而就弱于98K。
二战时德国G43半自动步枪和美国M1加兰德哪个性能更优秀其实这么比对G43有点不公平,一开始苏德战场上德军拿着不靠谱的G41被毛子的svt40一顿胖揍,主要就是G41的自动原理是非常不可靠的枪口集气式。
到1943年,战事吃紧的德棍才赶忙的山寨svt40那套短活塞导气原理改进G41,然后急冲冲的推出了G43半自动,这种战时研发、战时生产的玩意从设计到做工上都远比不上从20年代就开始设计研发的M1加兰德。
制造工艺上没的说,德国是在缺乏一些稀有金属和整天挨炸的情况下生产Gew43的,零件,尤其是弹簧的质量和加兰德没得比,虽然G43的短活塞不错,但用的是卡铁起落式闭锁,而加兰德是转栓。G43的瞄具是缺口,M1是觇孔,因此精度上也是加兰德略胜一筹。加兰德的长行程活塞在可靠性上也更好一些。
G43唯一的优势大概就是10发弹匣供弹…而加兰德是8发漏夹
M1式加兰德步枪性能如何严格来说M1加兰德步枪算不上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半自动步枪,至少在当时的美军眼中半自动步枪至少应该向苏联的SVT和SKS那样拥有方便更换的可拆卸弹夹,这才是提高射速的最关键因素。因此战后加兰德设计师开始对原有的M1加兰德步枪进行改进,这就是后来的M14步枪了。M14步枪有一个硕大的弹夹,这是因为他并没有使用中间威力弹药的原因,体积笨重的M14再加上笨重的弹夹和大威力子弹导致装备M14步枪的美军一次只能携带最多4个弹夹,火力持续性大大降低。最终“斯通纳”的M16半自动步枪彻底取代了M14,而这两款步枪的可靠性问题在越南丛林战场中暴漏无疑,美军大兵甚至丢掉了自己的装备捡起游击队的AK-47作战。之所以如此不可靠和M1加兰德步枪的原始设计缺陷有关的。在原始设计上有依然逃不开传统栓动步枪的上开口结构,因为加兰德步枪的盒装弹夹要在上方压入弹仓内,枪支上方有一个巨大的开口,灰尘和泥浆很容易从这个开口处进入,这一点缺陷在诺曼底的海滩上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纳粹德国的微弱抵抗没能让美军足够重视起来而已。
此外加兰德步枪中途给弹仓补充子弹时非常费劲,远没有更换可拆卸弹夹那样简单,因此它的总体性能远不如苏联的SKS和德国的G43半自动步枪,而等到美军对其进行改进之时又没能顺便改变子弹的装药量导致失败的M14出现,在苏联庞大而廉价的AK-47面前被打的狼狈不堪。它在二战前期的表现还算可以,到了后期和战后世界就只能黯然退场了。
如果你穿越去二战的美军,你会选择加兰德步枪,还是M1卡宾枪必须加兰德啊,M1卡宾枪实在是有点不伦不类。
初期美军用的春田步枪在二战开始没多久就被美军淘汰了,就剩下一些作为狙击步枪使用。而二战期间,美军的制式步枪就是加兰德步枪,而M1卡宾枪则是装备一些二线部队和伞兵。太平洋战争中,美军装备数量是非常多的。
美军的这两把枪其实还是比较成功的,只不过,M1卡宾枪威力太小,很多任务不能胜任。但是,枪这个东西呢,主要还是看在什么地方用,用在最适合的地方,才是最好用的武器。
相比之下,加兰德步枪的性能更加全面一点,射程够用,威力够用。相比之下,M1卡宾枪更类似于自卫武器,而且,美国设计这把枪的初衷就是替代制式手枪,从这一点看,这把枪算是成功了。但是如果到了战场上,尤其是二战战场,很多时候交火距离超出了M1卡宾枪的有效射程,这个时候就不够用了。
二战期间,全世界绝大多数制式步枪都是栓动步枪,尤其是美国的对手,德国和日本,面对这两个国家的军队,加兰德步枪的容弹量是足够用,射速也足够用。相比之下,M1卡宾枪容弹量并没有什么绝对的优势,因为加兰德的八发容弹量和半自动射击已经具有很大优势了。
二战时期,半自动步枪对于栓动步枪就是射速上的优势,已经有了射速上的优势,那么加强射程和威力也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G43半自动步枪与美国的M1加兰德步枪谁比较好两款步枪都很不错,G43外形古典优,性能优良,但m1数量庞大,双方对战时德军完全没有优势。
G-43 半自动步枪
1 . 简介
二战中后期德军使用的一款半自动步枪,20世纪30年代末期开始研制,使用与毛瑟步枪和机枪通用的全威力步枪弹。G43步枪采用短行程活塞式导气系统,性能可靠。使用拆卸式10发弹匣,可用5发弹夹填装。
2.技术参数
口 径:7.92mm
弹 药:7.92×57mm (全威力步枪弹)
弹 容:10发/弹匣
战斗全重:4.7公斤
枪 长:1117毫米
初 速:745米/秒
有效射程:800米
瞄准装置:V型表尺照门,刀片形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