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是研究自动控制一般规律的学科。虽然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不同,对每个系统的特殊要求也不同,但对于各种系统,当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已知时,我们感兴趣的是系统被控量在某一输入信号下的变化过程。
例如,对于定值控制系统,是研究扰动引起的被控量变化的过程,对于伺服系统,是研究被控量如何克服扰动,跟随输入量变化的过程。
但是,对每类系统的受控变量变化过程的基本要求是一样的,可以概括为: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即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1、稳定性
稳定性是保证控制系统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对于稳定的控制系统,控制量与期望值的偏差应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并趋于零。
控制系统趋于稳定。
例如,对于定值控制系统,在被控量因扰动而偏离期望值后,经过一段过渡过程时间后,被控量应回到原来的期望值状态;对于稳定的伺服系统,控制量应始终跟随输入量的变化。相反,对于不稳定的控制系统,控制量与期望值的偏差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发散。因此,不稳定的控制系统无法实现预定的控制任务。
控制系统发散
线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由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因为控制系统一般含有储能元件或惯性元件。参见:控制系统的6个典型环节。
当系统受到干扰或有输入时,控制过程不会立即完成,但会有一定的延迟,使被控变量恢复到期望值或以时间过渡过程跟踪输入。
在控制过程中,当被控量回到期望值时,执行机构应立即停止工作,但由于惯性环节的存在,控制动作会继续进行,导致符号相反的偏差,导致执行机构向相反方向运动。通过重复这个过程,被控量围绕期望值来回摆动,呈现振荡的形态。
如果这种振荡过程逐渐减弱,系统最终达到平衡状态,称为稳定系统。反之,如果振荡过程逐渐增大,系统最终失去控制,则称为不稳定系统。
2、快速性
为了更好地完成控制任务,控制系统仅仅满足稳定性是不够的,还要对其过渡过程的形式和速度提出要求,一般称为动态性能。
控制系统的快速性
例如,当飞机由于风干扰而偏离飞行路线时,飞机的自动驾驶系统具有自动将飞机恢复到预定飞行路线的能力。但在回收过程中,如果机身晃动过大或回收速度过快,乘客会感到不舒服。
因此,对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时间(快速性)和最大振荡幅度(超调量)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如果控制系统响应快,很容易造成较大的超调。当响应较慢时,过冲较小。对于实际的控制系统,一般需要在两者之间进行一定的权衡。
3、准确性
理想情况下,当过渡过程结束时,受控量的稳态值应与期望值一致。但实际上,由于系统结构或外部摩擦、间隙等因素的影响,被控量的稳态值与期望值之间会存在误差,即稳态误差。
稳态误差是衡量控制系统控制精度的重要指标。
00-1010反馈控制原理介绍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件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反馈控制、开环控制和复合控制。
PID控制简介:比例、积分和微分
模糊控制的一些基本概念:模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