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率,也称比特率 Bit Rate,或叫位速率,是单位时间内视频(或音频)的数据量,单位是 bps (bit per second,位每秒),一般使用 kbps(千位每秒)或Mbps(百万位每秒)。

不同的码率,决定着编码器压缩视频的程度,是决定视频最终质量和文件大小的关键因素。

码率越低,表示压缩程度越高,画质越差。

码率越高,视频质量相对越高,视频文件也就越大。

较高码率的视频在网络观看时通常需要缓存才能不卡顿,即使在本地观看,对电脑的性能也会有更高的要求。

影响码率大小的因素

1、分辨率

比如,分别对 1080p 和 4K 的视频用 5Mbps 进行编码压缩,编码器会更多地压缩 4K 的视频从而达到 5Mbps 的码率,所以,画质反而比不上 1080p。

附:常用视频分辨率

标清 Standard Definition:640 x 480p

高清 High Definition:1024 x 720p

全高清 Full High Definition:1920 x 1080p

超高清 Ultra High-Definition:3840 x 2160(4K)、7680 x 4320(8K)

对于高分辨率的视频,通常需要更大的码率,才能有更好的画质。

2、帧速率

帧速率也一样,帧速率越大,每秒的数据量就越高,在相同码率下,压缩的程度也就越大,最终画质将越差。

同理,对于高帧速率的视频,通常需要更大的码率,才能有更好的画质。

3、色彩空间位深度

位深度影响码率的原理同上。

即,位深度越高,所需要的码率也就越高。

4、编码器

不同的编码器由于压缩算法等不同,最终的编码质量也就有差异。比如,目前使用 H.264 在 5Mbps 码率下编码,图像质量比采用其他编码器好。

即便是 H.264,内部也有不同的画质级别选择。

“基线”配置文件 Baseline profile:多应用于实时通信领域。

“主要”配置文件 Main profile:多应用于流媒体领域。

“高”配置文件 High profile:多应用于广电和存储领域。使用“高”配置文件可比“主要”配置文件降低 10% 的码率。

码率的分类

1、CBR

静态码率 Constant Bit Rate,指的是固定的码率,适用于网络流媒体视频编码。

恒定的码率可以保证视频在播放时,不会有卡顿、缓冲等现象。

2、VBR

可变码率 Variable Bit Rate,针对每一秒画面的细节多少,从而进行变化码率的视频编码。

细节少的画面码率低,细节多的画面码率高。

动态码率的好处是,在相同画质的前提下,可以缩小文件体积。

通常可变码率有三个常用参数:目标码率、最大码率、最小码率。

目标码率代表整体的码率水平,最大码率和最小码率则表示根据视频内容可变化的码率区间。

可变码率中通常还有一个扫描次数 Passes的参数。

扫描次数,决定了编码器在执行压缩之前对整体内容进行分析的次数。分析的次数越多,码率的变动越优化,但编码的时间通常会增长。

码率的设置

1、上传到网络时,应使用 5M ~ 10Mbps 或更大的码率。一般的视频平台都会再次压缩,因此,较高的码率容易保证画质。

2、传到移动设备时,可以 Adobe Media Encoder 等软件里的预设,建议再适当提高一点点预设中的码率值。

3、音频的码率:原理跟视频是一致的,只不过音频的数据量相对少很多,单位通常为 kbps(千位每秒)。音频码率一般大于 128kbps 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有钱的捧个钱场,好看的点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