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于2020年11月5日起发行2020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元纸币,这一消息也迅速冲上了热搜榜,话题阅读量冲破3亿。而从网友的评论来看,大家似乎并没有那么在意新版5元纸币的变化在哪儿,更多的是集体回忆杀:“好久没摸过纸币了”、“好久没有用现金了”、“都快忘记钱长啥样了”。

新版5元纸币冲上热搜 你又有多久没有摸过纸币了-冯金伟博客园新版5元纸币冲上热搜 你又有多久没有摸过纸币了-冯金伟博客园
网友评论

  在正式展开本文之前,CNMO觉得还是非常有必要和大家先说说新版5元纸币的变化。

  与200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元纸币相比,2020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元纸币优化了票面结构层次与效果,提升了整体防伪性能;正面中部面额数字调整为光彩光变面额数字“5”,左下角和右上角局部图案调整为凹印对印面额数字与凹印对印图案。左侧增加装饰纹样,调整面额数字白水印的位置,调整左侧花卉水印、横号码等样式,取消中部全息磁性开窗安全线和右侧凹印手感线;票面年号改为“2020年”。新版纸币发行后,与同面额流通人民币等值流通。

新版5元纸币冲上热搜 你又有多久没有摸过纸币了-冯金伟博客园
新版5元纸币

  伴随着纸币在生活中遇冷,与之相对应的数字经济迎来蓬勃发展,各种电子支付形式成为了不少人的新选择,扫一下、刷一下似乎成为了快节奏生活的一个不可磨灭的旋律。作为一个传统90后,我的童年其实和父母一辈颇为类似,农村的小农生活让我对纸币也有着特殊的情节,现如今面对纸币遭受现实冲击,不忍发出几声叹息。大家又有多久没摸过纸币了?

富裕的符号——纸币

  要谈我对纸币的情节,就要追随到童年了。我的家乡在河北,当时我们村的建制叫“自然村”,并没有大队进行直接管辖,靠天吃饭、小农经济的属性非常强。而且从生活层面解读的话,“出门靠走、通讯靠吼”就是对我童年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新版5元纸币冲上热搜 你又有多久没有摸过纸币了-冯金伟博客园
家乡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总人口不超过百人,现在回想起来,各家养的家禽加起来也比人口多,还是蛮有意思的。当时我们村以纯种庄稼为生,小麦、燕麦、蚕豆、玉米等作物都有,每年最开心的莫过于秋收之后把粮食卖了换来的人民币,看着左邻右舍开心地数着手里的钱,虽然我还并没有那么明白钱的含义,但是也忍不住很开心。

  当时村里的生活其实很少地方用钱,基本都是自给自足的状态。偶尔会有货车拉一些生活用品去村里贩卖,也都是粮食换货的方式,根本不用现金。就好像用多少多少斤粮食换一箱方便面、换一袋面粉等等。对于小孩来说,最开心的莫过于吃零食,但是村里并没有超市,甚至是小卖部都没有,所以我们村里的孩子基本不花钱,对钱也没有什么明确的概念。

新版5元纸币冲上热搜 你又有多久没有摸过纸币了-冯金伟博客园
村里的生活

  后来上小学之后,我渐渐明白了钱的作用,小学一二三年级在村里读书,基本没有什么花销,后来村学校倒闭了,我又不得不转学到乡里的小学读四年级,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对钱有了比较明确的概念。读四年级的时候其实并不用交伙食费,当时流行交粮,学生家长会把自家产的粮食交到学校食堂,然后换成饭票,每次打饭的时候按票打饭。也正是由于这个规则,所以家长们交的粮也都是参差不齐的,学生伙食好坏可想而知,学生“围”食堂师傅事件时有发生。

  由于去乡里路途有6公里,加上路途坎坷,所以我选择了住校,每周回家一次,周一早上骑上(我爸传给我哥又传给我)我的二八大梁自行车上学,其中的辛酸就不多言了。住校之后其实就有了另外一项费用——零花钱,当时我的零花钱是一周3元,周一也是最开心的时候,因为手握“重金”,可以放肆买买买。当时的消费单位基本都是以“角”来计算,比如下课的时候去小卖部1角买一根辣棍(有一种辣棍叫“金箍棒”)吃,就已经觉得很幸福了。当时班里有同学吃2元一根的雪糕简直羡慕得要死,因为大部分人只能吃2角钱的冰袋。

新版5元纸币冲上热搜 你又有多久没有摸过纸币了-冯金伟博客园
冰袋

  当时非常单纯的想法就是想把一角钱掰成两半花,如果一角钱在兜里揉成了团,简直心疼的要命。

  到了五六年级的时候,我就去百公里外的镇里去读书了,继续“住校”,不过这次住的是学校老师私人开的公寓(因为学校不能住校),开启了另外一段生活,我也对纸币有了另外一种认识。因为当时差不多只有国庆、五一这种长假才能回家,为了不让我乱花钱,所以父母会把零花钱交给公寓的老师代为保管。如此一来,每次我买东西的时候就必须先和公寓老师报备,然后在账簿上记下来某天某时领了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然后自己再记一份(方便月底对账),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养成了记账的习惯,也深深明白钱的来之不易。

新版5元纸币冲上热搜 你又有多久没有摸过纸币了-冯金伟博客园
食堂

  到了初中、高中的时候,当时也没有手机,所以纸币是唯一的钱的象征。当时学校有食堂,学校会给学生办饭卡,将纸币充进卡里,然后再去卡机刷卡吃饭,似乎是我对电子支付的第一次接触。每每刷卡,看到蹭蹭直掉的余额,难免有些心疼,不过在学习面前似乎这些也只是烦恼丝(说得好像我很爱学习似的)。

  到了大学的时候,虽然有了手机,不过手机更多的功能是聊QQ、微信或者打打游戏这些,对于支付并没有太大的应用场景。学校内的食堂依旧需要充饭卡、超市结账还是要现金排队、快要露天的澡堂子不充卡不让进,这就是我的大学生活。可以说,纸币伴随着我从小学到大学,书中的知识可能没有越读越厚,反而花的钱是越来越多。

  一句话,在学生时代,其实纸币就是最直观的钱的象征,数钱的快感是很多人向往的。

从数钱到扫钱——快感在遗失

  2017年我大学毕业,从校园到社会、从四线小城市到北京、从纸币到电子支付,我对钱的概念也在发生改变。

新版5元纸币冲上热搜 你又有多久没有摸过纸币了-冯金伟博客园
红包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微信、支付宝扫一扫成为了街头巷尾的支付方式,纸币已经从视野中逐渐消失。如果扪心自问我上次摸纸币是什么时候,我可能也只能说是春节回家给小孩包红包的时候吧,与我而言,可能现在春节是唯一会去摸摸纸币的时候,于更多人呢?或许已经有好几年没有摸过了,忘记纸币应有的样子了罢。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不得不承认电子支付带来了强有力的助推,但是我们每个人似乎淡化了钱的概念,总会有一种被钝刀子割肉的感觉。你当下不会觉得心疼,但是一笔一笔扫下来,月底算账的时候你会发现,肉已经掉了一大块了,发现时为时已晚又能奈何?下个月又是新的一次轮回。

新版5元纸币冲上热搜 你又有多久没有摸过纸币了-冯金伟博客园
电子支付

  以前我们形容某个人多有钱的时候经常会说他的钱能装下几间房子,但是现在说谁有钱,可能也只是说出来一串数字,钱已经从看得见摸得着的纸币变成了虚拟的符号。

  而这种符号化的经济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如果你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能够随意扫一扫,当你回到三四线城市的时候,你会发现,扫一扫居然可以无缝衔接上,这就是电子支付的魅力。而且这种支付形式的门槛正在逐步降低,有一部手机基本都能完成,我们不论是去逛多么高端的商场,还是去街边买个煎饼,扫一扫已经成为了共同的支付手段。就拿前段时间流行的地摊经济来说,摊位上摆上一个收款码,交易即可完成,其中的方便无需多言。

新版5元纸币冲上热搜 你又有多久没有摸过纸币了-冯金伟博客园
智能手表

  再拿支付载体来说,电子支付的载体是多样的,从不离手的手机可以、智能手表、手环亦可,抬手之间即可完成支付,这种生活理念已经无处不在。

  在方便的扫一扫生活当中,我觉得我需要给大家扫一扫兴,我们应该学会在越来越无感的电子支付中慢下来,重新审视纸币的价值,不要让生活单纯的变成0和1,或许我们更应该拥有1+1=2的体验。以前的时候有文章写主人公从父母给自己的生活费(钱的褶皱)中看到了父母挣血汗钱的艰辛,放到现在,或许也只是转账那么简单,何来的情操陶冶。

写在最后

  随着年龄的增长,离家越来越远,有时候总喜欢去怀念一些事情,借着新版5元纸币上热搜,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童年和纸币的一些记忆。90后作为伴随电子支付成长的一代人,相信不少人对纸币也有着特殊的情节。或许以后的生活纸币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作为一种货币,十年、二十年过后,蓦然回首它还会在灯火阑珊处,但是物是人非,已非我们曾经熟悉的那个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