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0 日消息,国新办今日就 2023 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赵志国介绍了最新的工业数据。
第一季度末,我国累计建成 5G 基站超 264 万个,全国已建成千兆城市 110 个,千兆接入用户突破亿级规模,移动网络 IPv6 流量首次突破 50%,算力基础设施综合能力显著提升 ,5G 在工业、医疗、教育、交通、旅游多个领域应用落地,已全面融入 52 个国民经济大类。
今年一季度,我国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7.7%。稳步推进“双千兆”网络建设,累计建成 5G 基站数超过 264 万个,千兆接入用户突破亿级规模。持续深化融合应用,5G 全面融入 52 个国民经济大类。
他表示,下一步,我国将推动 6G、光通信、量子通信等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加大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研发力度。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领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大力推进 5G、千兆光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垂直行业、信息消费、社会民生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应用,聚焦重点领域形成创新应用示范标杆,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
据介绍,我国一季度工业经济稳步回升,实现平稳开局。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经济循环加快畅通,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增幅高于去年四季度 0.3 个百分点,扭转了去年 10 月份以来持续下行态势。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9%,比 2022 年 12 月份增速加快 2.7 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达 27.9%,为近年来较高水平。制造业投资持续稳定增长,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7%,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 1.9 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15.2%。
下一步,我国将持续增强发展动能。加快 5G、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新的增长点。促进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培育经济新引擎。落实落细助力中小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的若干措施,持续加强涉企服务,提振企业信心,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此外,我国将推动出口保稳提质。巩固优势产品出口势头,加大对制造业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做好制造业重点外资企业和项目服务保障,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稳外贸政策举措,努力稳定工业产品出口。
赵志国表示,下一步将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落实落细稳增长政策举措,制定实施重点行业稳增长的工作方案,持续加强政策供给。抓实抓细部省协作、部门协同,支持工业大省当好顶梁柱,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凝聚工业稳增长合力。
他强调: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研究出台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宽带边疆”、千兆光网“追光行动”、中小城市云网强基建设、移动物联网高质量发展行动,一体化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动 6G、光通信、量子通信等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加大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研发力度。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领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三是大力推进 5G、千兆光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垂直行业、信息消费、社会民生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应用,聚焦重点领域形成创新应用示范标杆,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
他还提到,下一步,我们将研究制定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从产业供给、深度应用、集群发展等方面推动“5G + 工业互联网”走深走实,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实施新一轮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加快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突破制约规模应用技术瓶颈,提升安全防护能力。抓重点行业,编制工业互联网与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等重点行业融合应用指南,推进标识“贯通”行动,促进工业互联网在重点产业链的普及应用。抓重点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融入工业互联网。抓重点区域,开展工业互联网“百城千园行”活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进园区、进集群,推动涌现更多的集中连片的“精品”应用。
正如此前多次报道过的,赵志国还强调了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等内容,他表示:下一步将促进内需加快恢复。深入推进消费品、原材料“三品”行动,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等活动,大力培育地方特色食品产业,以高质量供给促进消费。压茬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企业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陶青今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我部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再培育 100 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我们将深入推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工作。一是引导集群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关键环节配套能力。二是做好集群发展的指导和评估,开展优秀集群案例宣传和典型经验推广,加强对已认定集群的质量管理,确保集群发展取得实效。三是组织研究并出台促进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资源统筹,构建集群梯度培育体系,引导和支持地方培育一批省级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