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自动驾驶的长期攻坚战-冯金伟博客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幂疗

  想象一下,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想要在你放松的同时,汽车还能全程自动驾驶,带你到你想到达的任何目的地。这样的美好画面,正是自动驾驶技术所描述的场景。

  近年来,自动驾驶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智能驾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6 月 27 日,滴滴在上海试运行了自动驾驶技术,并邀请央视主播全程转播。但这次试运营并不顺利,滴滴的自动驾驶车辆在转弯、变道时出现紧急刹车、猛打方向盘的问题,且在路况复杂时高度依赖驾驶员操作。

  这次试运营,暴露出自动驾驶技术在传感识别、系统反馈等方面存在的技术缺陷,这表明其智能驾驶技术仍不成熟。但即便是这不成熟的技术,滴滴仍花费了大量的资金。

  由于自动驾驶行业长期高投入的特点,使滴滴资金消耗巨大,软银向滴滴自动驾驶投入的 5 亿美元资金很快就烧光了。滴滴的 COO 孟醒曾表示,其自动驾驶车辆的成本在 100 万左右。高昂的成本及技术壁垒,使自动驾驶商业化面临重重阻碍。

  虽然国内的滴滴、百度、高德先后开放 Robotaxi 服务,但仍需要驾驶员、安全员陪同,解决车辆运行时遇到的复杂情况。

  而这次滴滴在上海试运营,从其驾驶技术和市场来看,更多的是向资本市场描述一个宏伟的故事,为其上市造势。不过,自动驾驶市场潜力巨大,但在未来的市场中,滴滴的自动驾驶究竟能取得怎样的成绩,还是个未知数。

  深耕四年,滴滴的自动驾驶依旧未见起色

  滴滴开启自动驾驶,还得从 2016 年说起。2016 年滴滴组建自动驾驶研发团队,在高精地图、感知、行为预测、规划与控制等领域建立细分团队。

  2017 年 3 月 9 日,滴滴和 Udacity 公司在硅谷邀请全球技术人员挑战无人驾驶算法,并在当日宣布成立滴滴美国研究院,用于自动驾驶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一年的技术积累后,滴滴在 2018 年获得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自动驾驶测试批准。美国对滴滴自动驾驶技术的认可,让滴滴信心大增,开始在国内自动驾驶路测计划。

  2020 年 6 月 27 日,滴滴首次在上海启动自动驾驶载人路测测试,并在央视新闻转播。但这次试驾并不顺利,全程 53.6 公里的路途中,滴滴自动驾驶车辆出现了偏离、显示重叠等问题。

  由于天气下雨的缘故,摄像头和雷达被雨水干扰,驾驶员不得不多次接管方向盘;长距离测试时,自动驾驶车辆在被超车的情况下,出现了紧急刹车、猛打方向盘的现象;第二次测试时,车辆前方出现一辆停止的三轮车,在等待远程协助中心发出指令后,自动驾驶车辆才变道离开。

  从这次测评来看,滴滴的自动驾驶技术仅能在简单场景下运行,在出现行人、车辆等复杂的场景下,仍高度依赖驾驶员的操作。按照国家工信部的自动驾驶划分标准,滴滴这次运行表现的技术勉强可以达到 L3 标准,距其 L4 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因此,滴滴的自动驾驶技术还处在初级阶段。而自动驾驶作为最“烧钱”的行业之一,对滴滴的财务状况也造成了很大压力。

  摆在技术难题背后的“烧钱”困局

  据财讯网消息,滴滴自动驾驶使用的车辆是沃尔沃的 C60 车型,成本价在 30 万元以上。除车辆成本外,自动驾驶技术还需要加装 64 线激光雷达、16 线激光雷达、摄像头及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这些设备的价值甚至超过了汽车本身。

  滴滴 COO 孟醒提到,其自动驾驶车辆的造价在 100 万元以上。而滴滴计划在 2023 年投入 100 万辆自动驾驶汽车,按照每辆 100 万元的造价计算,滴滴的自动驾驶计划需要投入 1 万亿元的巨额资金。

  除汽车自身成本外,人力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目前,滴滴的自动驾驶团队人数超过 200 人,每年的人力成本支出都在亿元以上。

  高额的资金损耗,让目前还在亏损中的滴滴也很难持续下去。2019 年,滴滴宣布将自动驾驶部门独立。自动驾驶业务独立后,滴滴就可以像 Uber 那样引入外部融资,解决自动驾驶业务资金来源问题。

  但迄今为止,滴滴的自动驾驶融到的资金仅有软银投资 5 亿美元。与自动驾驶行业堪称“钞票粉碎机”的烧钱需求相比,5 亿美元并不能给滴滴自动驾驶带来太多改变,其自动驾驶业务的资金来源最后还得依赖滴滴自身。

  对于成立 6 年亏损 500 亿元的滴滴来说,自动驾驶带给它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在主营业务亏损、自动驾驶业务前路不明的情况下,滴滴却并未放弃其自动驾驶业务。那么,滴滴死磕自动驾驶业务究竟意欲何为?

  滴滴自动驾驶“醉翁之意不在酒”

  受技术和资金两方面困扰,自动驾驶商业化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且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盈利就更是难上加难。这样的情况下,滴滴入局自动驾驶行业,目的自然也不在于眼前的盈利,而是看中了自动驾驶行业巨大的市场潜力。

  据智研咨询数据,2019 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为 54 亿美元,2020 年预计超过 60 亿美元,2035 年全球自动驾驶车辆预计超过 5400 万辆。巨大的市场潜力,让自动驾驶行业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网约车行业的“领头羊”,滴滴自然不愿意放过自动驾驶诱人的市场。在 2016 年成立自动驾驶部门后多次拓展业务,推动其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的网约车业务已经触及天花板,还在向其他领域扩展业务。滴滴已经先后向外卖、跑腿、社区电商多领域扩展业务,意图解决网约车业务触顶的困境。而通过将自动驾驶技术和网约车业务结合,对滴滴来说无疑极具想象力。

  滴滴 COO 孟醒表示,滴滴计划在 2023 年投入 100 万辆自动驾驶汽车。结合滴滴多年亏损的情况来看,滴滴的百万自动驾驶计划,更多的是在营造声势,缓解其网约车安全事件造成的影响,为将来上市打好根基,并不一定真实去做。

  赶在上市前,滴滴给资本市场讲一个好故事,无疑会获取资本市场更高的估值。此种情况下,自动驾驶自然成了滴滴的首选。不过,滴滴发力自动驾驶的目的虽然不在自动驾驶业务上,却也不代表滴滴放弃了自动驾驶业务。

  按照滴滴的规划,未来仍会长期向自动驾驶业务投入研发资金。但在自动驾驶这个领域内,各方面因素却仍不明朗。

  前路漫漫,自动驾驶何去何从

  在技术层面来看,滴滴的自动驾驶技术距离成熟至少还需要5-10 年的时间。

  从传感器设备来看,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和定位、云平台和大数据等产业链仍不成熟,存在着误识别、漏检率高等问题。

  在高精度地图方面,业内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并且国内路况复杂需要大量的数据集,因此自动驾驶技术迭代还需要很久。实际上,在这场技术引领的竞争中,滴滴并非完全没有优势,滴滴的网约车在数据上已经积累多年。

  2019 年 10 月,滴滴在 CNCC2019 大会上宣布对外开放两座城市交通指数数据和轨迹数据集,和 660 所学校和科研机构展开研究。凭借着数据方面的优势,滴滴放弃了和高德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合作,与沃尔沃携手进军自动驾驶行业。

  除技术难题外,高昂的成本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自动驾驶的新技术开发、零部件成本均居高不下,对自动驾驶商业化造成很大阻碍。

  此前滴滴喊出 2023 年的百万计划口号,只有在激光雷达等设备成本降下去以后才可能实现。从滴滴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和市场来看,滴滴想要实现 2023 年的目标,仍面临很大困境。

  随着技术迭代,自动驾驶的零部件、传感器设备等基础成本降低,自动驾驶也可能迎来新的春天。不过,目前来看,滴滴的自动驾驶,口号大于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