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
1.性能测试基本概率
2.信息收集
3.如何制定性能测试计划
4.设定性能指标
5.测试环境和测试数据的建模
6.性能测试执行流程
7.常见的性能测试瓶颈和调优方法
一。性能测试基本概率:
多种正常、峰值以及异常负载对系统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
负载测试–不同负载系统各指标的变化
压力测试–测系统在什么并发下出错
稳定性测试–长期稳定工作能力(7*24h)
二。参与关联人员:
客户(明确需求)
产品经理(核心业务)
运营人员(秒杀活动)
公司领导
项目经理
系统架构师
开发人员
运维工程师
DBA
安全人员
测试经理
测试团队其他成员
三。信息收集
客户需求
运营人员需求
产品人员需求
架构师的系统架构设计
开发人员的详细设计
数据库的数据字典
项目时间的安排(开发、测试、上线)
在系统代码开发完成之后和功能测试完成之前
测试组织派专人采用现场或非现场的方式
技术调研重点内容:1.被测系统的技术实现。2.与其他系统接口关系及其技术实现。3.本系统测试数据。4.与相关系统测试数据的关系
目的:初步确定测试技术方案及相关的测试数据准备方案
四。策略
在性能测试正式启动之前,需要对两个方面进行评审
1.被测系统是否符合准入标准
2.实施性能测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目的:考察被测试系统是否具备性能测试的条件
1.不符合测试条件的系统会导致测试难以实施,或者测试结果严重失真
2.勉强测试会使测试工作失去意义,浪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软硬件资源
(主要功能能跑 ,提测阶段)
五。测试计划
测试目的(清晰明确,没有歧义)
测试范围(交易列表,路径图等)
性能指标(要可测量,量化指标最好给出具体数值,无法定量的给出说明,tps,平均响应时间)
数据量(给出具体数值和参考依据,无法定量的给出说明)
测试环境(分为网络、硬件、软件和拓扑图)
测试工具和监控工具及其相关环境
风险控制(风险描述、严重程度、规避办法、负责人等明确清晰)
测试策略(符合项目实际情况,具有可执行性)
角色分工(无遗漏,职责描述清楚)
时间周期
六。组件测试团队
系统架构师
核心开发人员
运维工程师
DBA(数据库管理人员)
性能测试方案设计人员(可以1人同时承担此角色)
性能测试工具和脚本开发工程师
性能测试执行人员
测试环境维护人员
确认测试项目干系人一起确定本次测试的具体目的:
1.严重改进的性能效果,需要和以前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
2.新的业务上线,验证新系统能够满足系统的上线指标(上线指标:压最大、对未来的期望计算预估指标-订单量(8小时3600秒算出并发数)*10=浏览量)*4 并发数的均值的4倍(一般经验之说)大概不会出现问题
3.验证系统稳定性
4.验证系统的架构是否存在瓶颈(压测到极限)
列出性能测试成功的数据指标:
1.吞吐量TPS
2.每个事务平均响应时间
3.确定数据库的数据量(DBA-开发-自动化造数据)
4.系统的稳定运行时间要求(一般7*24h)
5.是否需要考虑系统支持水平扩展(通过加机器能提高性能瓶颈)
6.考虑系统的最大容量
七。环境
分析系统真实运行的网络拓扑环境
明确公司可对性能测试进行投入的软硬件资源
最好的性能测试环境就是待发布的生产环境
次好的性能测试环境就是1:1复制的生产环境
对于软硬件资源不足情况下,同比例缩小系统每一层结构中的机器数量,注意:系统中的每一层必须要有机器(分布式需要最少两台以上)
(即使性能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有差异,但是也要进行测试,可以排除大多性能问题)
八。建模
数据库中该有多少测试数据才是合理的呢?
1.需要考虑、中长期系统运营的数据出现的可能性(扩大,指标*2或者1.5)
2.和性能测试干系人讨论,讨论得出数据
3.需要考虑数据库配置文件缓存参数的设置情况
4.明确Cache预load的数据说明
九。流程
规划测试
创建Vuser脚本
创建方案
运行方案
监视方案
分析测试结果(缓存调优、数据库配置或者SQL调优)
十。工具选择
Loadrunner
Jmeter
Siege
Apache Bench
自写工具
十一。项目
原则:用户最经常使用的功能,产生IO操作比较多的功能,系统的核心功能、系统产生密集计算的功能等
1.确定哪些接口要进行性能测试和稳定性测试
2.确定哪些页面业务流程要进行性能测试和稳定性测试
注意:需要验证性能测试功能的可测试性(能事先手工验证)
十二。用例设计
业务流程
使用参数化方式
断言内容
加压策略
监控方法
日志分析方法
十二。用例设计思路
测试执行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工作项:
1.基准测试:获得各个典型交易在无压力条件下性能表现
2.单交易负载测试:获得各个典型交易在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3.混合场景序列负载测试:按照场景序列一次获得各场景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4. 稳定性测试:通过长时间、较大压力的负载运行,获得被测系统的稳定性表现
十三。问题分析
系统性能的稳定性,响应时间是否波动很大?(方差)
Cpu资源是否耗尽?(一台机器平均cpu占用率不能长期高于70%)
系统是否利用了多核CPU?
系统内存是否被耗尽(free)
Swap内存是否被占用?(free)
IO是否出现大量的排队(Iostat)
系统的错误日志
系统的访问日志(请求处理时间)
Java虚拟机的垃圾回收情况以及虚拟机内部的占用内存情况
十四。成功标准
如何界定性能测试的结果满足预定的目标,一般如下几个标准:
1.新上线的测试系统没有明确的数字标准化比对情况下,被测试系统预计被测试到了系统极限(系统的某些资源以及耗尽,cpu,句柄,内存,数据库出现大量的slow query,系统有些处理已经变慢),并且系统证明是可以水平扩展的,则可以上线
2.有以往测试结果对比,只要证明类似的测试条件下,此次的结果比以往的测试结果更好即可(每秒处理个数更多,单次请求的处理速度更快)
3.没有可以比较的测试结果,但是产品已经上线一段时间(至少3个月),有一些运营数据,则需要分析运营的数据来作为比对的基准,只要被测系统达到3个月内系统并发峰值的4倍就可以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是接口为测试对象,则需要混合主要的接口来进行性能测试)
4.开发人员提供经验值作为比对的基准,则被测对象只要证明满足开发人员提出的经验值即可。
十五。常见瓶颈
业务逻辑优化:减少秒杀这类业务的出现,均摊在不同时间执行
优先系统架构:
1.动、静分离
2.高效缓存
3.CDN
4.分布式计算:负载均衡、多台应用、多台DB(主从同步)、多台缓存
程序优化:找到程序中最耗时的部分,进行算法优化、缓存优化、根据业务情况将同步请求尽量转变异步请求
中间件优化:参数优化:连接数、缓存、内存大小等
数据库优化:建立和优化索引、优化数据存储,减少表空间占用,减少重复数据存储、减少数据库的函数,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所有内部计算功能、优化连接数
JVM的虚拟机参数优化
系统参数优化
提升硬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