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多国同时,在中国也掀起前所未有的舆论热议,同时多家互联网、人工智能及产业链企业均表示将推进类ChatGPT应用和相关AI技术。
然而,国内舆论主要聚焦在ChatGPT使用体验、产业链相关受益方以及对产业变革影响等方面,鲜有探讨其背后折射出的中美人工智能生态竞争差异,中国缘何没有率先创造出ChatGPT,以及应如何利用相关AI技术带来的新机遇赋能国内产业经济发展。
相比之下,主流外媒对这类话题从制度、创新环境和人才竞争等多个层面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分析借鉴。此外,国内行业人士指出,ChatGPT将刺激开启AI经济新时代,推动中国相关数据、算法和算力技术开发建设,对万物互联的数字经济发展意义非凡。
为什么ChatGPT没有出现在中国?
作为科技产业、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变革性技术与关键性力量,人工智能未来将深刻影响各国经济、科技和军事等综合实力对比,甚至重塑世界竞争格局。而经过多年行业发展演变,目前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呈现中美两国引领、主要国家激烈竞逐的总体格局。
对于为何ChatGPT这一现象级消费类AI应用没有率先出现在中国,纽约时报、路透社、南华早报、CNBC等国际主流媒体刊文和一些分析师观点均提及“审查制度”,包括中国正寻求加强与美国AI竞争以及技术监督之间的平衡,但审查管制阻碍了科技产业发展。即使中国开发出ChatGPT相关产品,“过多限制、内容监管也可能会阻碍其商业化和进一步创新。”
另一方面,以往基于政府支持及较宽松的发展环境,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曾创造出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后续也因一定程度的无序扩张等因素引致监管。如今,随着国际地缘和产业发展形势演变,如何权衡互联网及AI等科技领域的监管力度和方式已成为国内重要课题。
“任何重要技术方面的产品发展,其实都离不开制度和整个环境,”斯坦福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学者许成钢表示。他以TikTok的中国版抖音为例,称中国企业未来可能无法再实现此类创新。因为开放的环境一旦没有了,重大创新就很难出现。
对于中国未首先打造出ChatGPT类似产品,产经观察家、IT行业分析师丁少将对集微网表示,在当前宏观经济和产业环境下涉及多重原因,包括创新和文化环境、内容监管,行业企业的资本投入、技术实力以及资源整合和商用落地等多方面。另外,“这类产品推出之前还有很多确保内容安全等前置性工作需要去做,这在中国特别重要。”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这也考验的是国内企业家和投资者的魄力。丁少将指出,“ChatGPT背后AI的数据训练、数据建模和人力投入等成本其实非常高。但基于商业化前景不明朗和自身资源实力等判断,中国公司在这方面投入还有所欠缺,不及微软等巨头公司。”
不过,国外科技媒体Semafor表示,美国进行开放式人工智能研究的传统比中国要长得多,而且并非“只是受利润动机的限制”。OpenAI最初是一家非营利性研究组织,其唯一目的是开发先进的人工智能。从这一角度而言,或许可以引发国内产业界更多思考。
中美AI产业链底层技术尚存差距
正如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1月在百度Create开发者大会上所言,“芯片卡脖子很要紧,但软件卡脖子其实一样要紧”。需要客观承认的是,ChatGPT在全球多国势如破竹同时,也映衬出中国在AI产业链软硬件关键及底层技术存在的部分差距及相关挑战。
众所周知,ChatGPT是一种由OpenAI训练的大型语言模型。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全球还没有能跟ChatGPT抗衡的大模型,业界共识是中美差距在两年以上。“中国必须要有自主基座、应用大模型。由于OpenAI关键模型不开源只给API使用,中国已经是被‘卡脖子’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长聘副教授黄民烈日前对国内媒体表示。
此外,黄民烈还提到,在迭代至GPT-3过程中,OpenAI建立起了真实的用户调用和模型迭代之间的飞轮,以及非常重视真实世界数据的调用和数据对模型的迭代,同时也推动相关生态建立。但业内人士称,目前国内还没有比较好的公司把数据和模型的飞轮完整转起来。
“从已有资料看,ChatGPT、文心一言都使用了包括底层的芯片、深度学习框架、大模型以及最上层的搜索等应用技术。从这四方面,如果说相关技术被‘卡脖子’,芯片可能是一个,既要算得便宜还要算得快,需要至少6纳米芯片,将来还需要更精密的3纳米以下芯片。”中国电信首席专家、美国贝尔实验室院士毕奇日前接受《法制周末》表示。
另据国内外媒体和专家学者均指出,美国的半导体禁令和其他贸易制裁将可能导致中国在最新的人工智能竞赛中处于劣势。由于担心美国进一步制裁,中国大型科技企业已储备足够的先进芯片,但如果无法获得下一代芯片,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受到严重阻碍。
与此同时,顶尖AI人才外流也是重要挑战。根据智库MacroPolo的数据,虽然中国总体培养了大约30%的顶尖AI研究人员,但大多数流失到了美国。纽约时报曾刊文《美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秘密武器:中国人才》指出,在人工智能尖端热门领域,很多来自美国的开创性工作都由华人的智慧推动。这便不难解释美国顶尖AI研究及学术机构、专家学者等不乏华人身影。
AI新技术应用将催化数字经济发展
尽管ChatGPT的大模型产品当前在全球相对领先,但由于中美在AI大数据、算法、大模型发展路径存在一定程度不同,中国在相关技术产品的发展上也有自身特有优势,其中包括中国产业界在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软件层面具有更好的传统开发实力,以及能够让更多大数据应用积极地与人工智能结合,尤其在如今系统芯片呈现算法固化的特点情况下等。
此外,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援引华盛顿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杰弗里·丁(Jeffrey Ding)的话进一步表示,中国可以更好获得中文AI训练材料,并且出于商业目的快速开发新的产品。OpenAI、微软主要是针对英语市场进行优化。相对而言,百度等中国公司并非要占领英语市场,会针对中文领域进行专门优化升级。这其中存在一个真实而独特的优势和机会。
毋庸置疑,ChatGPT的大热也将促进国内数据算法迭代升级、智算中心建设乃至整个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发展。例如以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正在催化新一轮AI算力储备,国内智算中心项目近期密集公布新进展。目前,全国已有超过30个城市正在建设或提出建设智算中心,可带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和相关科技产业实现数倍级增长。
在ChatGPT刺激推动下,创道投资咨询总经理步日欣表示,“AI如果进一步与工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行业结合,将实质性提高生产力水平,并且有助于缓解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等社会经济问题,从而体现技术最根本的价值。”另据麦肯锡的报告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渗透到各行各业,其每年可为中国经济带来达6000亿美元GDP。
为了释放这一庞大产业价值,中国需要对数据生态、前沿技术、各类人才和商业模式以及标准和法规进一步投资和完善,并利用相关优势应对挑战和“扬长补短”。如对于高性能芯片受制于人,相关专家表示,解决方法包括自研CPU芯片,采用Chiplet或分布式芯片替代。而弯道超车路径之一是,号召各类拥有数据的机构参与预训练及与芯片计算架构公司等深度合作。
对于如何把握AI新技术为国内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丁少将建议称,第一,对发展前沿科技而言,构建开放包容的环境至关重要。第二,国家及社会资本应更加活跃,并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激励和战略支持。第三,推动AI科技创新和各产业发展相融合,让其成为具有商业潜力和前景的新技术和产业,进而成为各企业新的增长引擎,乃至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