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哪个打工人没受过在工位上吃午饭的苦啊!
工位上的杂物本来就够多了,还要在一堆文件中间放上油腻的饭盒!如果吃饭期间需要立刻处理工作,可能还要边嚼食物边敲键盘和打电话,午饭也是狼吞虎咽草草了事,毕竟,注意力根本不在食物上。
午餐变成了打工人坐在电脑前的短暂休息时间,似乎工作还没有结束,只是需要补充点儿能量,午餐甚至变得可有可无了起来。
但是,这样吃饭,真的好吗?
研究者早就提出,吃饭是一件重要的事,饮食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和情绪状态,而在哪里吃?和谁一起吃?也在暗中改变着我们的情绪。
调查发现,在家的食物会感觉更香!研究者让参与的人们分别在家里,以及在一个品酒会上喝一模一样的酸奶和饮料,结果发现,人们会觉得在家喝的更好喝。研究者猜测,很有可能是在家待着人会感到更幸福。
而“外边的食物不好吃”,有时候也许并不是厨师的厨艺不行,也可能是我们吃饭的地点不对,也就是说,我们吃饭的心情,受到“情境”的影响。
在一个实验中,同一道菜(味道一样)被交到不同供应商手中,比如食堂、军队训练营、自助餐厅、养老院和四星级酒店餐厅,同样的饭,人们会觉得食堂的难吃,酒店的却变好吃了。
有时候,你吃饭关注的可能并不只有食物本身,还有吃饭的环境、和你一起吃饭的人…… 所以,好好吃一顿饭真的很重要!有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法官在当天的诉讼过程中休息了一会儿,吃了顿饭,TA 的判决结果就会更加温和。所以正义可能是由一顿好吃的饭决定的啊!(瞎说的
2016 年,一篇报道将“打工人在办公桌上独自吃的饭”称为“失败的午餐”。文中提到,大约有 62% 的打工人的午餐是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完成的,而受访者里 25% 的打工人则认为,一个人在工位上吃饭,还能边吃边干活,岂不是很好吗?
工位餐的确省时省力,但烦恼也不少:能点的外卖只有几种,还不健康;桌子变得愈发杂乱;而公司里共用的冰箱往往不太卫生。
除了这些原因之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一个人吃饭,会吃得更少。这种现象叫做“社会促进”效应,当你和别人一起吃饭时,会因为相互的促进作用而吃得更多。但吃得少并不是什么好事,正餐吃得少,我们就会吃更多零食啊。
数据发现,打工人往往在下午 2:00~4:00 吃零食。午餐没吃饱的人,胃口就会发挥在囤积的零食上。
有研究招募了 33 名参与者,让他们在餐厅或办公桌上吃午餐,然后用问卷调查、认知测试和脑电图的方式来评估他们吃完饭后,心情及认知水平的差异。
结果发现,在餐厅用餐的人心情会变得更加平静,不那么警醒,也就是说,餐厅用餐更能让人放松下来。
而其他认知测试的结果则显示,在餐厅吃饭的人在吃完饭后,认知控制的水平会降低(认知控制是指控制自己的行为,达成目标的能力)。这也是有道理的,在餐厅吃饭,往往会让我们放松一下,“换个心情”,再回到工作中。而吃“工位餐”的人则一直都处于工作状态中,下午可能会更容易感到疲惫。
对于不同职位的人来说,认知控制水平的降低有好处也有坏处。对于数据处理或者实验室工作人员来说,较高的认知控制更有帮助。而对那些需要创造性思维的,维持关系的人来说,认知控制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好事。
所以,工位餐是好是坏,在工作效果上可能因人而异。但它的确无法让我们在午休时间放松下来,而这种孤独的吃饭方式,也让人更不容易感受到办公室协作、创新和友好的氛围。
所以,如果你想要从忙碌的工作中抽身而出,喘口气,不如去餐厅,或是和同事一起吃食堂,这样也许能让饭变得更好吃,顺便还能呼吸新鲜空气。
不过有时候,在哪儿吃饭并不是打工人能决定的,你说对吧领导
参考资料:
-
[1] Boutrolle, Isabelle, et al. “Central location test vs. home use test: Contrasting results depending on product type.” 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 18.3 (2007): 490-499.
-
[2] Danziger, Shai, Jonathan Levav, and Liora Avnaim-Pesso. “Extraneous factors in judicial decisio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8.17 (2011): 6889-6892.
-
[3] Sommer, Werner, et al. “How about lunch? Consequences of the meal context on cognition and emotion.” PLoS One 8.7 (2013): e70314.
-
[4] https://www.nytimes.com/2016/02/28/magazine/failure-to-lunch.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 (ID:steamforkids),作者:万物,撰文:Skin,审校:阿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