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善谋者谋势,不善谋者谋子”,善于谋势的指挥官,辨势、预势、造势、乘势、借势、蓄势,破军杀敌,势如破竹。外行人眼里平平常常的几颗棋子,在内行人看似随意的布局下,居然逐渐形成了一个天罗地网般的大气阵势。下棋如此,率土中的战役更是如此。

  在《率土之滨》的世界里,除了配将之外,战役的决策指挥也有很大的学问。那么笔者就以亲自指挥过的一场战役为例,为各位有志于争霸天下的主公分享一下在率土战役中的谋势之道。

战役背景

  这场战役发生在第一赛季末,参战两盟实力不相上下,为了争夺征服名额,双方约定在某关口进行友谊赛,并各出50名精英战士,笔者由于个人原因无缘前半部分的战役,因此也没有参与指挥。

率土之滨战役指挥案例分享-冯金伟博客园

  当时,我方成功抢夺关口,并突入敌盟主阵地2到3格。但敌盟随后构建了巩固的防御阵地,我盟多次组织集火冲击A点,均无功而返。双方从中午12点战至下午2点,仍然胜负难料。敌势见长,而我盟开始显现疲态、士气滑落,参战人员纷纷提议放弃进攻,改为全力防守关口,积蓄力量改日再战。

战前思路

  1、我方已经抢占关口,处于进攻态势,占据着主动权,而敌方处于被动挨打的不利境地。如果此时放弃,功亏一篑。由于双方实力相当、战力相等,迁延拖沓后很容易打成阵地战,获胜就遥遥无期了。

  2、放弃前沿阵地,会极大影响我盟的士气。敌方若是趁机打下关口,容易动摇我盟军心,出现兵败如山倒的局面。而双方势均力敌,我方疲惫,敌方也一样,狭路相逢勇者胜,此时正是一鼓作气攻破敌军的时候。

  3、观察我盟当时的指挥,面对敌盟坚固阵地仅仅采用集火猛攻的策略,死打硬拼试图以蛮力降服,结果收获甚微。而对面的防御阵地是有明显缺陷的,用计能取得很大的战果。

战役呈现

第一阶段——声东击西,突破侧翼

  笔者接过指挥权后,先进行了一番战时激励,鼓舞斗志,已经滑落的士气得以短期回复,但如果不能有所突破,士气将大幅跳水。所以笔者强令盟友调来骑兵斯巴达,而现有主力均蛰伏待命,不再强攻A点。

率土之滨战役指挥案例分享-冯金伟博客园

  笔者要求所有在场的斯巴达模仿主力集火A点,到达时间以步兵拆迁为准,尽量延长时间,吸引敌盟主力前往A点驻守。由于陷入惯性思维,敌盟果然中计,集结大量主力于A点,机动兵力明显减少,侧翼防线空虚。

  随后,笔者要求我盟蛰伏的主力集中攻击侧翼防线的驻守之敌,肃清之后势如破竹直达B点,开始建立要塞。敌盟发现上当,使用剩下的少数机动部队前来争夺,但被我盟驻守在B点的优势主力击退。

  博弈小结

  我盟:通过声东击西之计,突破到达B点(敌盟主阵地的侧后方),那么我方关口前的阵地就无关紧要了,且敌盟绝大多数主力还被斯巴达拖在A、B点,所以仅有极少的力量防守正面,剩下的大量主力部队能够继续实施战术机动,我盟士气猛增,进攻积极性提升。

  敌盟:A点防御基本稳定,重点关注的是B点能否肃清,保证侧后方安全。敌盟在前期进攻B点失败后,必然会从A点撤回部分主力,重新组织清地行动。

第二阶段——调虎离山,突破主阵地

率土之滨战役指挥案例分享-冯金伟博客园

  鉴于敌盟必然抽调部分主力前往肃清侧翼,因此A点防御肯定被大大削弱,调虎离山之计可行了。

  笔者要求我盟B点驻守的主力回撤并蛰伏,新调来的骑兵斯巴达则替代主力进行周旋、铺路,扩大阵地范围,“围而不打”。

  如此,敌盟大量的主力都在与我盟的斯巴达部队进行“殊死搏斗”,疲于清地。

  随后,我盟集中主力,对削弱了的A点防御阵地发动进攻,一举突破,同时又趁机向右侧扩展几格。

  敌盟指挥官感到主防御阵地受到威胁,只得从B点调回主力,收缩兵力重新建立防线,防止我方纵向打穿阵地。终于,敌盟在C点又稳定下来,但我盟的斯巴达趁人不备,迅速绕后突破了没有防御的要塞。

  博弈小结

  我盟:已经对敌盟主阵地形成夹击之势,并开始切割敌阵,战场主动权已经在手。但敌盟陷于被动主要是因为中计,而非重创,因此主力依旧不可小视;A点突破后,双方损失也差不多,我盟如果强攻C点,很容易陷入阵地战而丧失拥有的大好局面。鉴于这种情况,我方还得用“先两头后中间”的策略。

  敌盟:已经腹背受敌,但主力尚存,要塞群并没有受到较大损失,还能稳定住正面防线不被继续突破,坚持下去还是有翻盘机会的。

第三阶段——一鼓作气,击破防线

率土之滨战役指挥案例分享-冯金伟博客园

  敌盟不再跟随我盟节奏,而是放弃B点的争夺,收缩兵力对C点严防死守,试图步步推进,把我盟赶回关口封住缺口。洞悉敌盟的想法后,我盟部队铺路到敌盟后备防线所在的码头附近,同时斯巴达冒充主力不断轰击C点和其他缺口,敌盟主力又与我盟斯巴达打得火热,并成功“收复”了不少失地。

  这时,我盟彻底放弃防御关前阵地,主力却趁乱越过C点主防区,远攻D点,敌盟在这里果然没有驻守多少部队,于是我军趁机突入敌盟后备阵地,很快就推掉了十多个的要塞。笔者要求主力驻守此地,当敌盟从主阵地抽调主力回救时,我盟斯巴达和少量主力重新占领关前失地,并再次顺利切割开主阵地。

  博弈小结

  我盟:已经完全掌握战场主动权,合围之势已成,节奏在我,大势在我,士气高涨,将士奋勇,可肆意收割。

  敌盟:陷入了回救和不救的两难,不救的话任由我方在中腹肆虐,直接导致“四面楚歌”的境地,救的话关前阵地又会得而复失,还有可能再次被我盟的节奏所干扰,于是指挥系统被完全打乱,节奏全无,心态已崩,士气极其低落。

战役总结

  从围棋棋法上来讲:想要防守,“拆张出头抓紧渡,以攻为守大转换”才是上策。本场战役,我盟先利用声东击西,突破薄弱的边角侧翼,直“飞”B点,敌盟赶来试图“镇”,却正中调虎离山之计。

  我盟主力趁机“顶”一下A点,敌盟被迫收缩兵力至主阵地“做眼求活”,却彻底丧失了战场主动权,最后我盟再次声东击西,突然“跳”向敌盟空虚的中腹D点,斯巴达还趁机不断“长”、“压缩、点眼”,形成了围三阙一、关门打狗的态势。

  作战的整个过程中,双方大规模主力对抗很少,我盟出动频率最高、队伍最多的是斯巴达。所以敌盟的主阵地基本完整,主力依旧欢蹦乱跳,但我方先打两头,后围中间,大势一成,结局基本定形,敌盟百目大龙引颈就戮。

  仅用了四个多小时,势均力敌的敌盟就放弃各个阵地,不战而溃,剩下的两百多个要塞只用斯巴达便轻易推掉了,本次战役得以“和平解决”。

  “上兵伐谋”,战力碾压固然强大,但有勇有谋则天下无敌。中国自古有众多的兵书奇策,是历代先贤通过战争实践汇集而成,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予后来者以启迪,给我们警示,在《率土之滨》的战争之路上护佑着我们前行!

  以上便是笔者战役指挥的心得,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