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一辆槽罐车在浙江台州温岭大溪高速口附近发生爆炸,已造成20人死亡。

车辆爆炸、车内“迷奸”背后 车载视频监控的必要性-冯金伟博客园

车辆爆炸事故之前,另一条车辆相关的微博视频引燃公众情绪。一个自称为滴滴司机的车主,用一瓶伪装成香水的“迷药”,“迷晕”女乘客,并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播性侵。

警方介入后查清,涉事二人系夫妻,以盈利为目的,通过某非法直播平台APP,以网约车司机迷奸女乘客为噱头,公开进行色情表演。

车辆爆炸、车内“迷奸”背后 车载视频监控的必要性-冯金伟博客园

一个是真实的惨案,一个是虚惊一场。虽然后者是为牟利的表演,除了触犯法律,造成的社会影响也足够恶劣,因自2018年发生的多起网约车刑事违法案件以来,网约车的安全一直是企业方、乘客、网约车从业者的心头之痛。

太阳底下无新事,这两起事故并非孤例,车辆安全从来都是棘手难题,痛心的天灾,罪恶的人性,科技如车载视频监控在车辆安全中,能为减少惨案带来新希望吗?

有别于主要应用于工业、社区、家居等固定场所的视频监控,车载视频监控需要在复杂的车辆工作环境下(如车辆高速移动、持续振动与冲击、高低温、恶劣电源、人为破坏、防水防火等)保持良好的图像处理和智能分析性能,对产品的技术要求较高。

先看浙江温岭的槽罐车,其运输的是危险货物液化石油气,属于国家重点监管的“两客一危”车辆,这类车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往往死伤严重、以及重大的财产损失。

2011年,国家规定此类车辆必须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保证车辆监控数据准确、实时、完整地传输。

只掌握这类车辆位置信息对安全来说远远不够,更多样的信息实时采集方式出现,车载视频监控便是其中之一。早年的车载监控仅停留在视频采集层面,AI加持后持续迭代,已经升级成为集合多种功能的智能视频监控。

某行业内人士告诉雷锋网AI掘金志,现有的车载视频监控是整个解决方案中的一环,能从人、车辆外部要素监控一定的安全隐患,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

研究表明,超过六成交通事故是由于驾驶员注意力分散或疲劳驾驶所致,其中94%的追尾事故是由于驾驶员分心所致。

现有方案中,避免驾驶分心和疲劳驾驶也是确保安全驾驶的重点之一,如DMS系统,其最开始是监控驾驶员状态,防止疲劳驾驶,计算机视觉发展以来,已经发展成涵盖驾驶员在整个车内状态检测的视觉系统,增加了分心驾驶检测、司机视线检测、手势识别、异常动作检测等。

比如,疲劳检测中,可使用图像分类技术和人脸landmark坐标技术检测闭眼动作和打哈欠动作;识别接打电话、看窗外风景、低头找东西等动作,通过算法归为异常动作或者分心行为,并进行预警。

这是车载视频监控从人的层面控制安全要素,干预人的危险动作,而动态行驶中的数据对安全也至关重要,这一层面主要结合外部数据监控,发挥人的主动干预性。

行驶中需要对车辆内外的环境和状况进行探测报警,并对行驶数据的读取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作出对策。

在此过程中,核心是环境感知,由此极大依赖摄像头和雷达,其通常位于车辆的前后保险杠、侧视镜、驾驶杆内部或者挡风玻璃上。

主要通过各种车载传感器收集车内外的环境数据,进行静、动态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等技术处理,对行驶数据的读取和分析,预先为驾驶者判断潜在危险,促使驾驶者采取措施。

最新的技术增加了主动干预空间,根据三大关键节点,感知,判断和执行,可大致分为三大阶段,收集信息、处理数据、主动干预或提示。

目前比较常见的是,前向安全主动报警+危险驾驶行为分析+4G视频部标终端相结合的方式,后方运维系统则及时反馈车载视频监控设备的各种故障。

一旦发生事故,车辆传感器响应后,网络传输传送到后端平台,平台紧急报警。事故后通过搜索连拍照片、视频、位置、车速、加速度等后上传平台,对视频、地图以及分析曲线等进行回放分析,并生成报告。

车载防火设备,则用来保护火灾等自然灾害现场的车载音视频存储数据免于物理性的、不可逆的数据损坏,灾后读取受保护数据以分析现场。

某高管称,科技加持下的车辆安全问题能得到极大缓解,AI和计算机视觉辅助技术能最大限度预警驾驶员异常、行驶状况异常、车辆异常,但不能因此过度依赖,只因层出不穷的安全事故中,永远有技术无法触达的角落。

例如企查查显示,从2016年至2018年,此槽罐车所属公司曾10次被相关部门处罚。其中4次原因为“未按规定的周期和频次进行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和技术等级评定”。虽最终原因尚未查明,每一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酿成惨案。

而网约车除了车辆驾驶安全,最突出问题是司机和乘客安全,司机与乘客都有可能是受害者。某高管称,就技术层面,已经有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方案细节有差异,主逻辑大多在人证核验、视频录音监控,一键报警。

在车载摄像机中嵌入人脸识别系统算法,驾驶前人脸识别核对司机与录入信息,不符合发出预警。

安装前后双录摄像机和车内专用摄像机,保证车内车前无死角监控。车载监控的一大优势是,一套系统可以支持多个摄像头,另外配备红外、录音等功能,夜间也可清晰拍摄,乘车过程中发生事故、纠纷实时记录。

设备配置大容量的存储空间,同时采用物联网技术联网后台监控系统。

网约车软件设置“一键报警”功能,报警触发实时视频或图像上传,让运营中心第一时间了解车内车外状况,后台监控立即响应,客服人员可对车内人员进行语音警告,并根据情况进行报警,提供案件发位置及相关人员信息。

滴滴作为网约车头部企业,推出的解决方案与这一理念相似:建立严格的司机准入流程和背景审查,推出行程全程录音,推广车内录像,上线紧急联系人、行程分享、异常行程提醒等安全功能。

业内人士称,如果技术层面实施并不难,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是,网约车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会侵犯隐私权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讨论网约车内部空间是否算公共场所?

某法律相关人士认为,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的监控摄像头已经普及,而中国一直将出租车和网约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补充。另外,2016年开始实施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中国网约出租车正式合法化,此政策包括网约车需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应急报警装置等。

像滴滴公司这类的民事主体,其与司机、乘客之间是服务合同关系,在获得司机、乘客许可授权的情况下,增加车内录像功能是合法合规的。但运营方无法强制执行,各地目前也都处于推广阶段。

故而曾出现在一件惨案中,乘客欲伤害司机,这个过程中司机启动了一键报警装置,乘客用匕首威胁,因监控未被普及,运营方用电话反馈司机,被威胁的司机只得表示是误触,运营方最终没有报警,最后司机被残忍杀害。

其次是是否应该全程视频录像。载客时,网约车属于出租车,属于城市交通运输体系,但停止接单时,网约车回归另一属性:私有物品。时而属于公共场所,时而属于私人空间,并且两者的切换在瞬间完成。由此导致的界限模糊,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一言以蔽之,没有完美的方案能够一劳永逸,再完美的技术也无法杜绝灾难、人祸的发生,科技能做的,就是在最大范围内,让世界变得美好。

车辆爆炸、车内“迷奸”背后 车载视频监控的必要性-冯金伟博客园

618特惠活动汇总>>

京东618主会场 最高可领618元红包
京东超市618购物大促
2020天猫618超级红包点击领取
爱奇艺视频会员限时优惠5折
优酷视频会员年卡5折购(99元)
腾讯视频会员年费99元/京东plus联合年卡128元
芒果TV 13个月 98元(6.16-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