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29日消息,尽管净利润大降11%,但苹果新一季度营收和利润都勉强超过了市场预期,这多亏了iPhone。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苹果的日子依旧过得相对不错。
。苹果第三季度iPhone收入为407亿美元,同比增长3%,比383亿美元的市场一致预期超出20多亿美元。分析师原本预计,iPhone收入会下滑2.5%。iPad业务相对较好,该季度收入72亿美元,同比下滑2%,但仍好于分析师预期。
除此之外,Mac、可穿戴产品以及服务业务收入均不及预期。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在电话会议上说,iPad、Mac以及可穿戴产品都受到了供应限制的影响。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iPhone的前景似乎依旧光明。“根据我们的数据,没有明显证据表明iPhone的销售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库克说。他还预计,公司营收将在第四财季加速增长。
。作为苹果的最大智能机对手,三星电子周四下调了对整个行业的智能机出货量预期。今年4月时,三星还预计今年的智能机市场将实现增长。但是现在,三星移动业务副总裁Kim Sung-koo表示,在“市场萎缩”的情况下,智能机市场出货量将持平或以最低速度增长。
经济不景气,人们就会减少消费,降低在手机上的支出或推迟购买手机。但是,和对于价格敏感的Android手机用户相比,苹果用户往往更加富裕。
“随着全球通胀率的上升,入门级和较低价格段的手机很可能会受到更大冲击。”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的研究人员称。
对于苹果来说,这是个利好消息,因为该公司在高端市场一家独大。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在售价超过400美元的“高端手机市场”,苹果的占有率达到了62%,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的三星(16%)。
但是,苹果进一步称霸高端市场还得益于一个客观因素,那就是华为的没落。受到美国制裁的影响,华为手机的出货量已经大幅下滑。不论是在全球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华为都已经跌出了前五。
Counterpoint合伙人尼尔·沙哈(Neil Shah)和知名研究公司IDC研究经理威尔·王(Will Wong)认为,苹果正继续利用华为在高端市场的衰落。威尔·王之前预计,“在华为衰落和缺乏强大高端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苹果实际上可能会在第二季度在中国手机市场实现正增长。
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执行董事尼尔·莫斯顿(Neil Mawston)也预计,苹果2022年在中国的整体市场份额将会增长,“因为它的忠实、富裕的粉丝会升级到新的或更便宜的5G手机”。
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在遭遇第四轮制裁之前,华为2020年第二季度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还高达17%,那时的苹果也是第一,但占有率还不到一半,只有48%。
但是在美国在2021年4月宣布对华为进行第四轮制裁后,华为当年第二季度的高端手机市场占有率猛降到个位数6%,而苹果的份额升至57%。到了2022年第一季度,华为的占有率只剩下3%,而苹果突破了60%。
除了华为,其他中国厂商在高端手机市场的份额没有突破5%。今年第一季度,OPPO的高端市场份额为5%,小米为4%,vivo为3%。
Counterpoint的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机销量同比下滑了14.2%,环比下滑12.6%,还不到2016年第四季度峰值时的一半,创下十年来新低。
IDC的威尔·王表示,中国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ndroid市场的增长势头减弱”。中国Android手机厂商主要包括小米、OPPO、vivo。
“中国Android手机市场的竞争仍然很残酷,小米等6个品牌为了从不断萎缩的Android市场分一杯羹而展开了激烈竞争。”Strategy Analytics的莫斯顿说。
第二季度,vivo、OPPO以及小米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都出现了下滑。vivo位居第一,但市场份额从上年同期的21.1%降至19.8%。OPPO第三,份额从22.0%降至17.9%。小米第五,份额从16.6%降至14.9%。相比之下,苹果位居第四,份额从14.1%增至15.5%。另一个实现增长的就是荣耀,其占有率从上年同期的7.7%大幅增长至18.3%,高居第二。
在全球市场,vivo、OPPO以及小米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根据IDC发布的最新报告,第二季度,小米、vivo以及OPPO排在全球三至五位,但是手机出货量跌幅均超过了20%,其中小米的跌幅高达25.5%。
相比之下,苹果全球手机出货量实现了0.5%的增长,位居第二。三星排在第一,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机增长了5.6%。整体来看,由于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需求疲软,该季度全球智能机出货量同比下降8.7%至2.86亿部。
IDC全球追踪团队研究总监纳比拉·波帕尔(Nabila Popal)指出,通胀率飙升和经济不确定性严重抑制了消费者支出,并增加了所有地区的库存。OEM手机厂商已经削减了今年剩余时间的订单,中国厂商的削减幅度最大,因为他们的本国最大市场仍在苦苦挣扎。(作者/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