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OPPO李杰:海面之上是火焰,海面之下是冰山-冯金伟博客园

  李杰说,OPPO 成都终端销售员看到网上流出的 Reno4 Pro 谍照后心情很差,当面直接对李杰说:

你们设计的这是啥玩意儿?

  而当李杰把 Reno4 Pro 真机拿出来之后,这款尚未发布的手机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再也没有回到过李杰手上。Reno4 系列有着手机体验上极为重要的优势:手感。

  也正是这款 Reno4 Pro 晶莹外观和爽滑手感,让终端销售的心情经历了过山车似的反弹,转为信心十足。

专访OPPO李杰:海面之上是火焰,海面之下是冰山-冯金伟博客园

  Reno4 Pro 的大胆设计,都不是一时兴起

  李杰是 OPPO Reno 产品线总经理,在 Reno4 系列手机发布之前,他带着这款手机走了不下 20 个城市,寻访了许多一线的导购,以及各类目标用户。

  在 Reno4 系列发布会的前一天,李杰接受了爱范儿的采访,看起来此前辗转多地走访的调研结果让他有了信心,他相信 Reno4 系列真机能让人喜欢,尤其是能打中年轻人的审美偏好。

  不过采访的开端,却是以我的否定开始。我接触到 Reno4 Pro 的第一个印象,其实也是来自于那张早期试验版本的谍照,那时曝光的玻璃纹理及巨大字母,没有打动到我;而同期竞品的设计却用到了成熟的 AG 玻璃等,看起来低调规整。

专访OPPO李杰:海面之上是火焰,海面之下是冰山-冯金伟博客园

  我向李杰直言:相比于这种大字母 logo 跳脱的设计,我更喜欢低调有秩序感的风格。

专访OPPO李杰:海面之上是火焰,海面之下是冰山-冯金伟博客园

  ▲ Reno3 Pro 经典蓝彩通定制版

  做过无数次内部外部调研的李杰显然是见过不少我这种审美的偏好,讲起了这个大字母 logo 何以成为主推设计的原因:

在这个 logo 设计内部确定的时候,确实有很多犹豫,很担心接受度的问题。但是有两个反馈让我们觉得没有问题。

首先其实要从目标客户来看,Reno3 Pro 经典蓝彩通定制版就是这样的设计,当时大家也觉得这个设计不能做大货(大销量机型),作为一个小货我们就做了 1 万台,结果卖得很好。卖完我们回访用户,还有电商反馈,都觉得设计很好,有年轻的感觉。再去看用户画像的时候发现,这帮用户更年轻,并且消费意愿更强,这就是 Reno 的目标用户。

第二呢,我们拿着 Reno4 去各地调研,就会发现很多人看到之后会眼前一亮,瞳孔聚焦,第一眼的感觉很惊艳。当然也做过测试,把没有大字母 logo 的版本也打样出来,大家给出「这版还可以」的正常评价;但是有了这个大字母 logo 之后,就有一种偶然瞥见后再三回顾的被击中感。

基于这两方面的判断,让我们坚定地去推它,当然,我们在颜色搭配上还提供了黑色和白色,是没有大字母 logo 版本的。

  所以这个逻辑在于,Reno 的目标受众一直都是年轻人为主,所以设计和审美趋势上也更为前卫一些。而且,在 OPPO 内部的产品线中,Find 系列是前沿探索旗舰,Ace 是科技性能机型,A 系更偏大众消费型,至于 Reno,则定位为设计美感第一的次旗舰,兼顾影像和游戏。

专访OPPO李杰:海面之上是火焰,海面之下是冰山-冯金伟博客园

  ▲ OPPO Reno 产品线总经理李杰

  另一个疑问在于,为什么这一次 Reno4 系列没有采用现在业界主流的 AG 玻璃工艺,而是上了全新的「晶钻」工艺?毕竟经过近年来的普及,大众对于 AG 玻璃工艺接受度以及满意度都不错,而率先使用新工艺意味着要付出更多成本的同时,还要承担更多的风险。

专访OPPO李杰:海面之上是火焰,海面之下是冰山-冯金伟博客园

  ▲ Reno4 Pro 早期测试后盖之大颗粒版(早期泄露谍照基于这版)

  李杰从两个方面说了为何要上新工艺:

有必然也有偶然。

必然是我们一直引领着设计和工艺的潮流,举个例子,R15 那一代我们是第一个在玻璃上做渐变色的。

我们在 R17 上做了 AG 玻璃,后来引领了那一波的手机设计。但是 AG 玻璃有个问题,它很雾不亮,都很哑淡,把玻璃的质感闷在里面去了。但是现在很多用户喜欢还是亮一点、通透一些的设计。所以我们在 Reno 初代上就做了光哑同体,后来我们的工艺也一直往前走。我们就给工艺和设计的同事提要求,既要 AG 玻璃的手感,又要让它亮起来。

他们就想不同的办法,用黄光照射,用药水蚀刻各种方法,到去年 10 月份的时候,工艺的同事就拿了很多样品给我看。那时候的样品感觉不是很好,质感不够,然后就继续研究。

到了 11 月 INNO Day  OPPO 未来科技大会展示的时候,当时处理得就比较好了,摸起来的手感很棒。我问工艺的同事大家反馈怎么样,他给我看记录的小本子,来了二十几个人,只有两个人觉得一般,其他人都喜欢得不得了。我赶紧拉设计师来,说这个方向要赶紧进行。其实我们内部有很多工艺和技术的储备,这个是在 INNO Day 上有初步的内部用户调研,打样之后看到效果不错,就坚定在 Reno4 Pro 就上了,这里面有偶然的因素。

专访OPPO李杰:海面之上是火焰,海面之下是冰山-冯金伟博客园

  ▲ Reno4 Pro 早期测试后盖之微颗粒版,近似于 AG 玻璃

  看不见的「抽屉背面」和微观结构

  在做 Reno4 系列的时候,刚好李杰在重读《乔布斯传》,里面的一个细节也对李杰做产品产生了影响。在这本书里面写道「如果你是个木匠。你要做一个精美绝伦的抽屉,你绝不会随便用一块破三合板去做它的背板」。言下之意,就是好产品要注重那些看不到的细节。

  实现「晶钻」工艺(内部初期叫「闪光砂」工艺)一开始有好几种方法,都能做到完全不沾指纹,但是触感和观感都不太一样。

专访OPPO李杰:海面之上是火焰,海面之下是冰山-冯金伟博客园

  ▲ Reno Glow 晶钻工艺微观纹理结构

专访OPPO李杰:海面之上是火焰,海面之下是冰山-冯金伟博客园

  李杰介绍说,选择现在这种工艺的原因也有两个:

有一种「闪光砂」工艺,做出来是丝绸的感觉,很顺滑,比之前的 AG 玻璃好很多,但是直观刺激不够强烈;同时还有个大颗粒的方向,视觉上不是很好,最后我们选了在顺滑和粗糙之间的这种工艺。

另外在看微观结构的时候,现在选用的晶钻工艺拍出来很好看。当时我跟女儿刚看完《冰雪奇缘 2》,这个微观结构正好是电影里面那种冰晶的感觉。但是那个丝绸质感的微观结构细看就不太好看,所以最后肯定选里外都好看的晶钻。​

  虽然在采访中,李杰谈到了不少的「偶然」因素,但是实际上,对于被寄予了销量预期的「大货」,Reno4 系列的诞生并非是「偶然」的集合。

  其中的方法论,李杰归结为六个字:先主观,后量化。

  而往往主观层面,大家比较容易达成一致,但是量化阶段反而争吵越多。就像产品经理和程序员的关系那样,ID(工业设计)和开发在产品量化的阶段天天吵架。

  比如后盖的颗粒度,在最初签样的时候,要把一排的梯度量全都拿出来,找出肉眼可以接受的,触感手感舒服的那一段,然后再去测它颗粒度的间隙有多大,这个时候 ID 和开发就到了拉锯战的时候,为的就是在主观选取的那一段中,选到最优的数值。

  微观层面改变的累积,才能形成整体的质变。

专访OPPO李杰:海面之上是火焰,海面之下是冰山-冯金伟博客园

  ▲ Reno4 Pro 官方宣传照

  实际上,从主观上不喜欢 Reno4 Pro 的设计,到开始理性上接受,是因为一张官方图片。

  在阳光的照射下,这款晶钻红配色的 Reno4 Pro 呈现出了很奇特的观感:玻璃的晶莹,色彩的通透,形成了丰富的观感层次。直觉告诉我,这里面的工艺并不简单。

  采访后得知,这里面的工艺组合有些复杂,先是晶钻工艺(Reno Glow 工艺)处理的玻璃表现形成一百多万个微米级棱镜面晶坑,用以反射光线,形成繁星闪烁的效果;然后结合表面的抗指纹膜层,二者形成观感立体,触感爽滑,还丝毫不留指纹。

  然后颜色的通透是因为「悬空涂布技术」,这是将玻璃下层的颜色颗粒尺寸减小了 70%,直径只有 2-5 微米,从而使得颜色的精细度大幅提升,看不出任何噪点,渐变过渡也更为自然。

专访OPPO李杰:海面之上是火焰,海面之下是冰山-冯金伟博客园

  最后就是纳米级纹理机加工技术针对后盖 3000 多条光路纹理进行逐一改造,使反光率提高了两三成,在平面上营造了景深感。

  而往往复杂的工艺,也意味着更低的良品率和更高的成本,以及其他的风险。李杰介绍说:

新工艺往往伴随的就是良率很低,尤其第一代上产品很痛苦,供应商被我们折腾的也很痛苦。首先它这种工艺下,比普通的 AG 玻璃要贵好几十块钱的成本。虽然现在的良率慢慢提高,已经爬到和 AG 接近的水平了,但因为晶钻多做了一层处理,所以它天然的工艺就会贵一些。

这个过程里面,我们有核心的一家供应商,一直给我们大量供应玻璃的厂家。一开始因为觉得这个新工艺很好,想跟我们一起去实现量产。但尝试了一个月之后发现不行,初期整个的工艺管控良率太低了,所以他们直接放弃了。我们就又找其他供应商,看谁按照我们的需求保证量产,最后终于圈定两家下来,这整个过程中做得非常痛苦,我们的开发部长都连续在玻璃厂住了一个月。

   专访OPPO李杰:海面之上是火焰,海面之下是冰山-冯金伟博客园

  8mm 保卫战

  在采访中,李杰反复谈到了两个数据:74mm 和 8mm。

  就是说一款手机想要获得良好的握持手感,那么宽度不能超过 74mm,厚度不能超过 8mm。

  上一代的 Reno3 Pro 手感轻盈,是因为 72.4mm 的宽度,7.7mm 的厚度,以及 171 克的重量共同加持。

  而在这一代 Reno4 Pro 也是搭载了 65W 超级闪充技术手机里面,唯一厚度低于 8mm 的。

  如果要用到 65W 超级闪充技术,那么不光是充电器的结构要变,手机里面的电池也必须用「串联双电芯」的新结构,简单讲,就类似于把原来的一块大电池做成两块小电池,同时给两块小电池充电,来大大提高充电速度。不过相比之下,同等容量下,「串联双电芯」结构的电池所需要的内部空间更大。

专访OPPO李杰:海面之上是火焰,海面之下是冰山-冯金伟博客园

  那么,是不是 OPPO 在 Reno4 Pro 中阉割了什么,才可以增添功能,降低厚度呢?

  李杰给到的答案是否定的,并且,在解释这种质疑的时候,还有种得意的感觉。他说:

我觉得这个要夸一下研发,还真没有取舍,什么都没减,加量不加价。

  一般来说,给一款手机升级到 65W 超级闪充之后,因为电池结构的改变,手机厚度是要增加 0.3 毫米以上的,所以李杰就很担心,Reno4 Pro 在前代 7.7mm 的基础上再加 0.3mm,就破 8mm 了。但有 8mm 铁律和上代机型对比存在,于是他就给研发提了一个要求:在加 65W 超级闪充的同时,保住 7.7mm 的厚度。

  研发这边也是人狠话不多,没有讨价还价,把任务领走了,然后说过两天给答复。

  然后在一次决策会上,李杰想起这件事,问研发搞得怎么样了,7.7mm 保得住吗?其实这时候李杰内心认为是保不住的。不过研发同事却说:

给你点惊喜,我们做到了 7.6mm 。

  并且李杰还透露,Reno5 系列也在日程中了,厚度还有进步。

  细究起来,由于加入了 65W 超级闪充,不仅电池变厚 0.29mm,新增的超级闪充元件也增加了主板的器件和面积;主板长度增加,反过来又挤占了电池的空间,又让电池增厚了 0.09mm,最终,Reno4 Pro 的电池厚度相比上代反而增加了 0.38mm。

专访OPPO李杰:海面之上是火焰,海面之下是冰山-冯金伟博客园

  为了找回这失去的 0.38mm,Reno4 Pro 的研发团队可以说是不放过任何一个 0.1mm,凭借将器件与器件之间、器件与屏蔽盖之间、屏蔽盖与屏蔽盖之间、乃至弹片到板边的距离进行缩短。同期进行的动作还包括优化电池仓和电池盖板的形状等等,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那个 7.6mm,超额完成 8mm 保卫战。

  在采访结束的时候,李杰又拿起了手机,指着电源键说:

按键两边其实有一个很细的倒角,倒下去一台就是一块多钱。

因为现在中框越来越细了,电源键和音量键都会随之做细,做细之后它就硌手,所以我们这一次就做了这种弧度的设计,没那么硌手。

  这也是看不出,但感觉得到的地方。

  和过往访谈设计师或者工程师不同,李杰的身份要更宏观一些,作为 Reno 产品线总经理,他需要兼顾的维度更多,设计上要不断推陈出新,工艺上也要细致入微。

  这一切的驱动力,汇成一句话就是李杰所说的,在 OPPO,ID 为先,工艺为设计服务。而往往设计为先的产品,工程师是被折腾得最厉害的,当然,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

  单就设计和工艺这一点来说,Reno4 Pro 内外呈现出了两种特点,它宛如海面一样,海面之上,是设计和风格的张扬火焰;而海面之下,是细节隐藏得如巨大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