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和尚抢水喝 阿里、京东、拼多多争夺后疫情下的增量空间-冯金伟博客园

  文/赵骐

  来源:略大参考(ID:hyzibenlun)

  从公司数据来看,阿里、京东拼多多在 2020 年(自然年)GMV 的总增量或将达到 1.7-2.1 万亿元。但从整个大盘来看,市场就像一口快要见底的湖泊,未必有足够的水量满足饥渴的三大平台。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在责任无法落实的时候,人多反而办不成事。

  但我们今天要说的是该故事的另一个版本,当总水量不够的时候,和尚们就只能抢水喝了。

  今年一季度,电商行业遭遇新冠疫情冲击,但从财报来看,这一黑天鹅事件对阿里、京东和拼多多的影响似乎很有限。三家公司的业绩均超过了市场预期。

  阿里巴巴 2020 年一季度(自然年)营收 1143.1 亿元,市场预期为 1070.4 亿元。

  京东一季度营收达到 1462 亿元,高于市场预期的 1365.3 亿元。

  同期,拼多多总营收 65.4 亿元,市场预期 49.7 亿元。

  超预期的业绩似乎让 2020 年显得没有那么悲观。不过,从行业整体的增长潜力来看,市场水源告急,三个和尚的抢水大战,必将愈演愈烈。

  1

  阿里巴巴:新财年再涨一个拼多多

  阿里巴巴在 2020 财年(2019 年 4 月-2020 年 3 月)如愿实现万亿美元 GMV 的目标。张勇在电话会议上表示,在新的财年中,有信心实现中国零售市场交易额再增加 1 万亿人民币的目标。

  1 万亿相当于拼多多 2019 年全年的交易额。2019 财年和 2020 财年,阿里中国零售市场 GMV 分别净增 9070 亿和 1.1 万亿。由此看出,阿里新财年的目标是维持过往的增量。

  就 2020 自然年来看,由于一季度受到疫情影响较大,增长将主要集中在二-四季度。假设这 1 万亿增量中,20%-30% 源自明年一季度,那么阿里巴巴在 2020 自然年的 GMV 增量大致在 7000-8000 亿元左右。

  我们预计,天猫将继续扮演阿里 GMV 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蒋凡在 2019 年 5 月提出了天猫未来三年的 4 个小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平台交易额翻倍。

三个和尚抢水喝 阿里、京东、拼多多争夺后疫情下的增量空间-冯金伟博客园

  天猫当时的 GMV 已经超过 2.6 万亿元,想要 3 年翻倍,其年复合增速需要维持在 26% 左右。

  2

  京东:信心十足

  京东没有披露 2020 全年的 GMV 目标,但分析相关数据,他们有望保持 20% 以上的 GMV 增速。

  最近几个季度,京东复苏之势明显。活跃用户增速在四季度重返 2 位数,达到 18.6%;一季度进一步提升至 24.8%。下沉市场是京东新用户的主要来源。按照收货地址统计,京东三到六线用户占比已经超过六成,GMV 占比已经超过一半。

  京喜将在抢占下沉市场的过程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刚刚结束的 6.1 京喜日,京喜新用户环比提升 110%,创今年新用户单日最高值,近 7 成新用户来自3-6 线城市。

  从仓储面积和数量的变动,可以看出京东对未来的信心。2018 年三季度-2019 年一季度,京东仓储数量一直维持在 550 个。去年二季度,仓储数上升至 600 个,并持续增长至今年 1 季度的 730 个。

三个和尚抢水喝 阿里、京东、拼多多争夺后疫情下的增量空间-冯金伟博客园
图:京东历年财报

  其实 2019 年二季度京东活跃用户的增速只有 2.4%,为历年新低,但从三季度开始,用户增速反弹至 9.6%。

三个和尚抢水喝 阿里、京东、拼多多争夺后疫情下的增量空间-冯金伟博客园
图:京东历年财报

  因此,仓储数量很可能是一个领先指标,先于用户规模变动而变化。

  京东依然在加速物流设施的布局。5 月底,有媒体报道,京东计划扩增“亚洲一号”物流至 28 个新选址,包括河北廊坊、山东德州及河南郑州。6 月 1 日,廊坊“亚洲一号”正启用。

  京东的自信同样反映在业绩展望中。今年一季度,京东营收增速 20.7%,2 季度业绩展望为营收同比增长 20%-30%,增速环比较一季度有明显回升。

  既然相对艰难的上半年都可以维持 20% 以上的增速,那么全年营收增长达到更高水平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下图显示,2017 年以来,京东的营收增速基本和 GMV 增速一致。

三个和尚抢水喝 阿里、京东、拼多多争夺后疫情下的增量空间-冯金伟博客园
图:京东历年财报

  去年,京东 GMV 达到 20,854 亿元,增长 24.4%。如果按照 20%-30% 的增速估算,2020 年京东的 GMV 增量将达到 4000-6000 亿元。

  3

  拼多多:人均交易额或持续增长

  拼多多继续快跑。

  截至 2020 年 3 月底,平台过去 12 个月交易额达到 11,572 亿元,同比增长 107.6%。

  分拆来看,GMV 翻倍的动力源自用户规模和用户质量均实现 40% 以上的增速。

  GMV(增长 107.6%)=用户规模(增长 41.7%)*人均交易金额(46.5%)。

  从 2018 年四季度起,拼多多人均消费金额的增速就已经超过了用户规模的增长,未来这将继续成为提升 GMV 驱动的主要动力。

  去年上线的“百亿补贴”有效推动了拼多多平台单客消费金额的提升。通过对品牌商品的补贴,更多用户开始在拼多多平台购买高单价商品。相关报道显示,去年四季度,拼多多平均每件商品的补贴率约为 15%。也就是说,他们动用自有资金,给相关商品打了最低八五折的折扣。

  2019 年,拼多多平台人均消费金额 1720 元,只有京东的1/3,阿里的1/5,预示了较大的增长空间。

  此前,拼多多认购了国美零 2 亿美元可转债,并启动全面战略合作。国美全量商品将上架拼多多,品牌大家电接入拼多多“百亿补贴”计划。

  大家电的价格较高,对于人均消费金额只有 1 千多元的拼多多用户而言,只要购买一件就可以实现客单价翻倍。

  从现状来看,拼多多大概率会继续高额补贴的策略。截至到 3 月底,拼多多账面资金资产超过 300 亿元,这还没有包括 370 亿的短期投资(可以在 12 个月内变现)。

  目前为止,拼多多过去 12 个月的交易额依旧维持 100% 以上的增速,但随着体量增大,增速必然下滑。假设其 2020 全年 GMV 增速为 60%-70%,这将比去年净增加 6000-7000 亿元左右。

  4

  狼多肉少的存量市场

  从公司数据来看,阿里、京东和拼多多在 2020 年(自然年)GMV 的总增量或将达到 1.7-2.1 万亿元。

  但从整个大盘来看,市场就像一口快要见底的湖泊,未必有足够的水量满足饥渴的三大平台。

  首先,即便没有疫情影响,随着基数扩大,电商行业整体的增速本来就在放缓。根据商务部数据,2017-2019 年,网上零售额增速分别为 32.3%、23.9%、16.5%。

三个和尚抢水喝 阿里、京东、拼多多争夺后疫情下的增量空间-冯金伟博客园
图:商务部

  其次,疫情对线上零售造成重大冲击。今年前 4 个月,网上零售总额的增速只有 1.7%。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20 年大盘能涨 10% 就已经不错了。2019 年,全国网上零售总额为 10.6 万亿,按照 10% 的增速估算,行业整体的增量大概也就 1 万亿元左右,根本无法满足头部三强的增长需求。

  当然,各家对 GMV 统计口径的不一致可能影响我们的判断,但电商平台竞争愈发激烈是个不争的事实。

  截止到 3 月底,这 3 家公司的活跃用户总数已经达到 17.4 亿,不仅远超网民规模(9 亿),甚至超过了全国总人口,这说明三家之间有大量重叠用户。

  早在 2019 年初,数字经济智库 DE Thinktank 进行的网民调研就显示,淘宝和京东的用户重叠度高达 92.3%。此外,拼多多用户中有 79.8% 同时是淘宝用户。

  「略大参考」认为,三方今年的发力点将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

  1. 直播电商

  淘宝直播在 2019 年实现 2000 亿元的交易额,今年预计增加至 4000-5000 亿元,这一增速远超行业整体。京东刚刚和快手达成战略合作,快手用户可直接购买京东自营商品。从董明珠到央视名嘴,也纷纷在京东上开启直播首秀。拼多多则“不走寻常路”,推出“县市长带货”的模式。疫情期间,各地方官员通过拼多多平台,推销本地农产品。

  2. 下沉市场

  用户规模暂时落后的京东对下沉市场最为执着。管理层在一季度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中明确表示,下沉市场依然是未来的工作重点,独立的京喜平台和京东主站双轮驱动,实现对下沉市场的覆盖。阿里巴巴同样会采取多产品的组合挖掘更多的下沉市场用户。聚划算定位于特价品牌货,将淘宝、天猫上的产品“卖到”低线城市;淘宝特价版走 C2M 定制商品路线,提供极致性价比的白牌产品。

  3. 中高端用户

  消费分级是当前市场的主旋律。对品牌和品质有更高要求的用户,同样是各大平台争夺的对象。拼多多的百亿补贴无疑将会持续,而据晚点此前的报道,针对腰部品牌的百亿补贴 2.0 预计将在今年登场。京东虽然已经占据了较多的高端用户,但也计划会在二季度末,三季度初将原来的一号店转型成为一号会员店,针对高线市场的中高端人群推出精选商品的付费会员服务。

  三大平台的竞争,可以说已经渗透到了各个方面。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行业整体的积极信号。

  国家邮政局的数据显示,今年 5 月快递业务量预计完成 73.0 亿件,同比增长 39.6%,创 2018 年 2 月以来新高。增长主要是受到“双品网购节”、五一假期、生鲜农产品加速上行,以及消费者对线下购物仍有顾虑,大量消费需求转移线上的影响。

  电商贡献了国内 8 成左右的快递包裹,5 月快递业务量的增速如能持续,我们的担忧可能只是杞人忧天。否则,后疫情时代的电商竞争将空前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