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古装电视剧,还是一些不法分子实施犯罪的新闻报道,经常能看到“迷药”的身影。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大家都非常关心,到底有没有一闻就倒的“迷药”?

一闻就晕的”迷药” 一杯就倒的”饮料”:真的存在吗?-冯金伟博客园

此外,还有让人一杯就倒的“饮料”。

放了“迷药”的饮料,从外观上能不能辨别?为了安全,这篇一定要好好看。

“迷药”,顾名思义是一类能够使施用者产生昏迷、失去意识的药品。

“迷药”种类繁多,叫法也五花八门,有“听话水”、“乖乖水”、“神仙水”、“迷奸粉”等等,类型也多种多样,有喷雾型、挥发型、香烟型、液体接触型、粉末接触型等等。

因此,“迷药”被不法分子所利用的作案手段也多种多样,通过饮料、食品、香烟“下药”是比较常见的作案方式。

比较常见“迷药”成分主要包括三唑仑(我国管制的一类精神药品)、氟硝西泮(我国管制的二类精神药品)、GHB(我国管制的一类精神药品)、氯胺酮(我国管制的一类精神药品)等。

服用此类药物后,药物能够对中枢神经起到抑制作用,进而快速昏迷而晕倒。

吸入式迷药或麻醉药一般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再到达血液,穿越血脑屏障到达大脑,使患者出现昏迷。

七氟烷属于吸入性全麻药,是医院高危管制药品,相比于乙醚,七氟烷的麻醉效果要更好,而即便是七氟烷这样的“麻醉高手”也达不到“一闻就倒”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麻醉药起效的两个必备条件是,要有足够高的麻醉剂浓度和足够长的麻醉时间。

但值得警惕的是,虽然没有“一闻就倒”的迷药,但是“一喝就倒”的迷药却是真真实实存在的。

以新型迷药GHB为例,其主要成分是γ-羟基丁酸,是一种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强烈抑制作用的强效的镇静剂。

其无色无味又易溶于水中,放入酒水饮料中很难被人察觉,因此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

提醒,陌生来源或离开过视线的酒水饮料一定要谨慎饮用。

手术麻醉中常用的镇静类麻醉剂包括芬太尼、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吗啡、氯胺酮等等。

医学角度来讲,手术中用到的麻醉剂和迷药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其都属于镇静类药品,通过麻痹人的神经,使人暂时失去意识,但是手术中麻醉剂的应用却是非常严格和谨慎的。

手术麻醉可不是随便打一针,让患者晕过去那么简单,麻醉成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一环。麻醉方式,麻醉剂的选择及麻醉剂用量等各个方面都需要麻醉医生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精准地把控。

在手术前一天,麻醉医生会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提前提醒患者注意事项,手术当日也会核对患者情况。

以全身麻醉为例,麻醉过程分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麻醉苏醒三步:

● 麻醉诱导阶段,麻醉医生会将软管经患者口腔插入喉部以维持患者呼吸。

● 在麻醉维持过程中,麻醉医生会时刻监控病人的身体表现,及时对麻醉剂进行调整。

● 麻醉苏醒后,麻醉医生停止麻醉,并为患者注射一定镇痛剂(主要包括丙泊酚、依托咪酯以及咪唑安定等),待患者有自主呼吸后再将其唤醒。

因此,手术中麻醉剂施用的风险不容小觑,但是在麻醉医生的“保驾护航”之下麻醉也变得更加安全、舒适。

“手术麻醉有没有害?”“麻醉会不会影响记忆力?”这是患者最有疑问的地方。

麻醉后确实会出现一些暂时性的后遗症,比如恶心呕吐,头痛,影响记忆力等等。但是,这些症状一般一段时间就会得到缓解。

因为麻醉是一种通过抑制患者中枢神经来抑制疼痛的方法,这种抑制作用是短期的,而且是可逆的。

施用麻醉剂一段时间后,体内的麻醉剂会被身体代谢掉,不会对身体造成多大的影响。况且麻醉手术过程麻醉医生全程把关,严密监控着各类生命指标,根据患者身体反应及手术需要会不断地调整麻醉剂用量,因此,我们无需过度担心麻醉剂对身体造成的影响。

● 详述情况

麻醉手术前,麻醉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有无吸烟、饮酒,用药史,手术史和药物过敏史等等,患者应配合好医生,将自身情况悉数告知。

● 谨遵医嘱

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向患者提醒注意事项,包括手术前洗澡,修剪指甲,剔除手术部位毛发,禁饮禁食等等。因此,一定要严格医生的嘱咐,认真做好术前准备。

● 陪护得当

手术刚结束后也是一段关键时期,家属应密切监控患者的情况,在患者清醒前,将其头部转到一侧,防止被唾液或呕吐物呛到。如发现监测体征的仪器出现异常,要及时地通知医生,准备相应的急救措施。

一闻就晕的”迷药” 一杯就倒的”饮料”:真的存在吗?-冯金伟博客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