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豆瓣生活组的一个帖把我给整破防了。
大概的故事经过是,楼主的爷爷下楼买东西,问楼主有没有想带的。
楼主想起当天肯德基 8 个蛋挞 29.9 元,就跟爷爷说,待会问下店员有没有 8 个蛋挞 30 块的活动,有的话就买一盒。
爷爷回来的时候带回了 4 个原价蛋挞。
他在肯德基没有看到这个活动的标识,也不怎么会用智能手机,按照大部分老年人的习惯,问了下店员蛋挞几块钱一个,然后从柜台原价买了 4 个带回来。
这件事被搬到微博上,还上了热搜 ▼
楼主提到了自己小时候,爹妈不经常让自己吃肯德基,每次去爷爷奶奶家,爷爷都会买给楼主吃,很幸福,感觉爷爷是万能的,什么都能给自己。
而现在爷爷还像以前一样,惦记着楼主的喜好,会问 “ 你记不记得小时候我给你买肯德基吃,你现在要吃的话我给你去买 ”。
但这个世界已经变了。
当年万能的大人们不再无所不能,爷爷奶奶们甚至无法享受到大家能轻松获取的优惠与生活便利。
原文是这样的 ▼
这位网友记录下来的故事,只是现在老年人面对智能生活的一个窘迫缩影。
随着智能生活无孔不入,到了年纪的长辈或多或少都会面对这份窘迫。很多年轻人开始想起了办法,想带长辈们融入智能时代。
前阵子,世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豆瓣小组:教爸妈玩手机。
在这儿,有 7000 多个儿女在研究如何教自己的父母使用智能手机。
有人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有人讨论教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偶尔也有人感叹老年人数字生活的不易。
让这些人产生教长辈玩手机的原因,往往只是因为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有人发现自己爷爷奶奶经常囤菜,放久了都不新鲜了他们也不在乎。稍作询问发现是因为现在菜场都扫码支付,用现金很多小贩没零钱找,为了少找钱,老两口一买就买很多。
有人妈妈出远门不接电话,后来细问一下才知道,原来妈妈不会调铃声,手机原有的铃声太小了车上没听见。
这些源自生活的琐碎,成为他们开始想方设法要教会长辈去使用的原因。
但,至于具体怎么教呢?
还真别说,这个小组里每个孝心儿女都有很多妙招。
有人把常见操作做成了图文并茂的傻瓜教程。
比如微信视频通话教程,他们会从打开微信开始画,一点点教父母找到视频通话的按钮,细致记录每一个需要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就连老年人皮肤比较粗糙,点屏幕不太灵敏他们都会考虑到,在图中备注点击的有效区域只有图标附近那一点 ↓ ↓
有人选择借助科技的力量。
各个软件的亲情账号,各大手机厂商支持远程协助的手机以及一些专用于老年人的设备,都被他们灵活运用在教父母玩手机这件事儿上。
有个孝心儿女的奶奶快九十了,眼睛已经看不见,这个情况下,即便是教她用老人机按键一个个背号码也不现实,他就买了老人呼叫机。
呼叫机一共三个按钮,每个按钮对应一个手机号,手机号码是提前录入手机的,想找谁就按哪个按钮,电话响了按任意键都能接听。
还有一个 SOS 的按键,按了会循环拨打设定好的三个号码的电话,打通为止。
网上找了个类似设备的图 ▼
世超简单搜索了一下,发现现在有很多款老人呼叫机,功能还挺到位的,摔倒检测和定位一应俱全。
有些老人呼叫机甚至还有安全围栏,如果老人离开了既定区域, App 会发提醒给你的手机。
定位功能的示意图 ▼
有人刚好陪伴在父母身边,选择不厌其烦的每次都给父母手把手教一遍。
有人在小组里分享了自己的新发现:老年大学的课表里,居然有智能手机教学~
感觉也不失为一个好途径啊?
对了,据孝心儿女们的现身说法,老年大学一学期才 100 块钱。
相信下面这段话也是很多儿女的心声。
最猛的是,组里的孝心儿女们还把那些细致的教程汇总起来,做成了一个支付宝小程序麦龄。
里面的教程,都是父母平时使用手机的高频问题。
教程会一步步详细讲解,而且是交互式的,还有语音提示,对于长辈们来说,非常非常清晰。
简单录了个屏,带大家感受下 ↓ ↓
教长辈使用手机真是一件很需要耐心的事儿。
人年纪大了以后很容易忘事,经常是你头一天教了他一个操作,他第二天就忘记了。或者好不容易记住了,几个月以后又还给你了。
有人就教父母如何在视频网站搜索自己想要的资源,两个月就教了三四次。
但等长辈们真学会以后,成就感都是难以言喻的,而且会极大方便长辈们的生活。
长辈们学会使用智能手机以后,有什么紧急事儿方便联系到你;有些长辈平时还会用手机看看青老年防诈骗普法网剧,遇到电信诈骗也有很强的判断能力。
有长辈还会教育骗子让对方多看看普法剧 ~ ▼
我们生活在一个方方面面都已经智能化的时代,多教长辈一点,他们就能轻松融入一点,他们面对这个智能时代的无助就会少一点。
诚然,对于被智能时代抛在身后的老人们,最重要的是社会公共基建设施的适老化。
实际上近几年,从 12306 到医院、银行都在改进 ↓ ↓
与此同时,作为年轻人也应该多多长辈们沟通交流,尝试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也是不可或缺的,毕竟,我们生活在他们身边,我们去教他们是最有效的。
在长辈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停下手头上的事情,教教他们,这并不难。
希望以后,“ 爷爷用原价给我买了四个蛋挞 ”、“ 奶奶每次都囤了一大堆菜,是为了少找零 ” 这样的故事,能少一点,再少一点。